辛正兒 - 基孔肯雅熱來勢洶洶 防蚊滅蚊須透明高效 | 社論

世界生組織警告基孔肯雅熱疫情或會大規模爆發,鄰近城市佛山近日錄得逾3000宗確診個案,有傳染病專家料本港無可避免出現輸入個案。即使基孔肯雅熱的殺傷力不及新冠疫情,引致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但市民對這種源自非洲的病毒未有免疫力,患病後會引起皮疹、關節腫痛甚至長期骨痛等症狀,加上病毒對長期病患者的影響更深,公眾不容輕視。
基孔肯雅熱在非洲坦桑尼亞被發現已是70多年前之事,只是因傳播鏈被阻斷多年,乍聽起來像是新型威脅。由於病毒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等傳播,如同較常見的登革熱和寨卡病毒,因此最直接的保護措施是避免被蚊蟲叮咬;不過從社區層面而言,本港正值雨季,潮濕炎熱,蚊患嚴重,防蚊和滅蚊工作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生工程。
港府已藉傳染病通報機制,掌握廣東省的最新情況,但在與民溝通的環節亦可更透明和公開。如食環署收集各區誘蚊器指數後,可藉傳媒之力解說情況,並持續更新並主動公布達至警戒水平的蚊患黑點,讓民眾看得見切實的威脅,提升警覺,又能因應實際情況調整和部署防蚊滅蚊工作,如增聘外判清潔工重點處理,讓市民看到政府積極防備,同心合力減少基孔肯雅熱的潛在禍害。
辛正兒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