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綠色殯葬潮為人接受 捐器官延大愛未流行 | 社論

  社會觀念是流動的,絕非一成不變,百年前被形容為開明的事物,當下可視之為傳統。現時流行文化作品,不怕討論社會禁忌,關於生死觀的電影票房勁收,也影響不少人對生死的看法,同時綠色殯葬亦漸被港人接受。據當局統計,綠色殯葬由2014年的8.4%,大增至去年18.2%,可見市民逐漸接受海上和紀念花園撒灰,作為處理先人骨灰的環保告別式。生於斯長於斯,土地乃是生命之根源,將骨灰回歸大自然,也是令逝者走得安心的新觀念之一。

  然而另一涉及生死的觀念,則起步較晚和發展遲緩。雖說本港的器官捐贈登記名冊錄裏,有逾40萬人已登記,但近兩年確切的遺體捐贈者不足30人,以每百萬人口來算則只有3.9位捐贈者,屬於全球最低的地區之一。這對本港超過3200名等待器官移植的衰竭患者,有如望天打卦,祈求奇蹟降臨。以逝去的生命去換別人重生的希望雖是偉大,但絕非人人願意成就他人。

  社會人士反對器官捐贈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家人反對;二是害怕離世後需要受苦;三是主要思想是欲保留全屍,這可是西方宗教和傳統華人文化共通之處。不過器官捐贈作為拯救生命的方式,正是體現「捨己為人」的高尚行為,雖然難以成為所有人的預設答案,但能讓逝者最後多做件善事,彰顯互助的價值,其實亦值得當局投放資源,繼續移風易俗,彰顥以生命延續生命的大愛精神。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