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英國庇護王 | 油尖多士

《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英國一酒店集團的老闆京先生(Graham King),身家在一年內暴漲35%,躋身英國的億萬富豪榜,原因是他獲得政府為難民提供庇護的合約,被稱為「庇護王」(其姓氏King正好也是英文的國王),此一雙關,可謂天成。
英國政府每日花費於難民庇護的酒店費用高達400萬英鎊,據報去年難民人數達10萬8千多人,比起前年增幅達10%,今年內坐船穿越英倫海峽的也已超過11500人,創下紀錄。這位京老闆可謂嗅覺靈敏,準確站在發財的風口,果然一飛沖天。
但經濟的頹勢,逐漸使納稅人變得頭腦清醒,許多人質疑這位京老闆到底與哪些政府官員,尤其是內政部官員「有交情」,英國稅局也促請調查他名下一間離岸顧問公司收取1600萬英鎊的轉帳。
豪華的公帑預算、道德正義的名目,再加身份模糊的離岸公司,這種「配方」聽來已十分熟悉,今日西方的納稅人也漸漸明白過來。經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揭發,美國公帑「扶助」的項目千奇百怪,隨便一出手,撥款就是幾百萬美元,最終這些錢去了哪裏,是扶了貧?還是扶助了少數人的荷包?
英國這名新晉富豪,正好印證了大眾心中的猜想,即所謂「捅破了窗戶紙」:政府花錢租酒店安置難民,難民免費入住,則酒店的盈利不會來自於難民,換言之,納稅人的錢通過正當理由,轉移到了這位老闆的離岸銀行戶口。而他又是怎樣才有機會「中標」獲得合約呢?答案不言而喻。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