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 改善職安 各行各業都有責 | 家輝講場

  近年職業意外數字持續高企,致命個案更加時有聽聞,令人痛心之餘,也反映當局的工作未夠「貼地」。

  去年4月生效的職安健法例修訂,提高了多項違規行為罰則,爭議最大是將僱主最高罰款由50萬元增至1000萬元。當時我已一再強調政府只靠大幅加重僱主罰則,是難以減少嚴重個案出現。

  按政府近期公布,修例後今年上半年致命工業意外比起去年同期還要多,我當日的強調可謂不幸而言中。畢竟加重僱主罰則只是改善職安方法之一,關鍵還在於提高普遍員工職安意識。

  勞工處針對發生最多致命意外的建造業,近月巡查了1049個新工地,發出356份書面警告、59張敦促改善通知書、4張暫時停工通知書和擬提出22項檢控。單從發出警告數字佔巡查工地總數三分一,已透射出不安全作業普遍情況。同樣,不安全作業亦可見於其他行業,如勞工處向餐飲食肆進行了9233次巡查,發出396張敦促改善通知書及提出350項檢控,比例不算小。

  綜觀不少嚴重意外發生,多少跟員工貪快、貪方便而未做足安全措施有關。當局除了要多從宣傳教育着手,也應更主動檢控違反職安法例的員工,才起到足夠警惕作用。

  其實不管是工地、餐廳、零售店或辦公室,各類工作場所都有職業意外發生機會,不可掉以輕心。當局可要求各類企業定期派遣高層人員參加職安課程,並經考核合格才算完成,這樣當他們回到工作地點指導下屬時,更易將職安意識傳遞到公司上下。至於一些存在安全隱憂器材,如容易捲扯長頭髮的碎紙機等,機電署等部門須在進口層面把好關,確保器材具安全裝置才可供應市面。

  職業傷亡,一宗也嫌多,我們是不能等到意外發生後才亡羊補牢,否則便後悔莫及了。

邵家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