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盛事帶動氣氛 灣區融合締造共贏

龍年伊始,連串節慶盛事,吸引全球各地人流訪港,市面洋溢歡樂氣氛,帶動餐飲酒店旅遊業復甦。不論是港人或內地旅客,都開心過年,證明盛事經濟方向正確,並有利兩地人民融合,即使早前「美斯缺陣」鬧得滿城風雨,卻喜見兩地展現融和之象,未嘗不是可喜之事。

香港一連4天的農曆新年假期,花車巡遊、煙花匯演、新年賽馬日大大帶動節日氣氛,各區賀年活動精彩紛呈,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捧場。4天累計超過392萬人次出入境,當中訪港旅客約75萬人次,內地旅客佔逾8成,共有1200個內地旅行團到港,超過疫前水平。旅客平均留港逾3天,整體酒店入住率逾9成。

春節前後,全港15個年宵市場約200萬人次到訪;年初一花車巡遊及年初二的維港煙花匯演,分別吸引15萬及34萬人到場觀看;年初三賽馬日有近8.8萬人入場;年初四的賀歲盃,世界級球星大顯功架,吸引逾2萬球迷入場,全場歡呼聲不絕,球迷齊讚「抵睇」,戾氣全消;到年初五情人節,在本港各處快閃的巨型飄浮紅心,再掀全城氣氛。可見只要活動和盛事本身具有叫座力,便不愁客源。

在多項賀歲活動下,不少食肆商戶提早開市,餐飲業新春首兩天座無虛席,生意額回復至疫情前9成半。名店也重現人龍,成功增長2成人流。化妝品、鐘錶珠寶的零售數字錄得雙位數升幅,雖然尚未及疫前水平,但也推動了市場氣氛。未來須把握良機,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消費者體驗,留住港人和旅客。

政府部門今次亦吸取了教訓,事先加強統籌,實施特別跨境交通安排,例如在花車巡遊、煙花匯演舉行前,先在人群聚集之處封路。為回應除夕時旅客睇完跨年煙花後無法過關之苦,除了及早安排更多過境巴士服務班次,港鐵亦延長東鐵服務時間。此外,更優化通關安排,除了深圳灣口岸全天候通關,羅湖口岸亦於年三十及初二兩天,延長通關至凌晨二時,旅客滿意,皆大歡喜。

各方面的接待工作暢順,有利本港旅遊業進一步恢復,亦鞏固了港深「一小時生活圈」的可行性。更重要是,深港居民加強互動,促進了兩地融合,對建設大灣區締造了更好的基礎。盛事經濟應記一功。

社會在長期低氣壓下,確實需要一些喜事「沖喜」,提高市民的士氣。在今個新春報喜的,還有香港女飛魚何詩蓓,她在卡塔爾多哈世錦賽中奪金再創高峰,成為香港首位長池世界冠軍,令香港再添喜氣。

股市方面,過年前一度跌穿15000點關口的恒生指數,龍年總算回彈,港股連升3日,在北水灌溉下,連續5個交易日錄紅盤高收。觀乎中美關係出現新進展,內地一系列刺激資本市場舉動,令經濟持續復甦,人民幣轉強,加上美聯儲加息步入尾聲、港財政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均為港股注入強心針,前景審慎樂觀。

樓市方面,連續兩年新盤滯銷,大小發展商仍有不少新盤貨尾在手,料「去庫存」仍屬今年主旋律。倘息口能於首季回落,買家需求回升,相信樓市仍有望平穩向好。

今年2月適逢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5周年,粵港澳三地在多個領域也交出亮眼成績。2023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預計超13.6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約3.8萬億元,其中金融及創科方面成績斐然。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跨境理財通、港澳藥械通等便民設施及政策,令醫療、教育、就業、政務等不同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讓大灣區城市更開放,政策更融通。

期望這股良好勢頭持續下去,香港繼續搞好盛事經濟,積極發揮大灣區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的重要功能,貫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精神,同時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協作,共同把灣區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