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亂象頻生 完善監管機制勿再拖

正生會董事近日傳出涉及串謀詐騙事件,案情嚴重,對本港慈善事業形象影響極大。事件揭示慈善機構財政極不透明,監管機制存在漏洞,若不嚴肅正視,會令公眾對慈善機構陷入信任危機,打擊捐款意欲。

正生會的帳目問題過往一直受到質疑,包括被指套取學生綜援金營運私人學校、動用善款在外地開設投資公司,甚至經營色情業務,涉違反善款不得用於境外及非慈善目的之規定。事件疑團未解,如今再被揭發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疑將正生會善款轉往私人戶口,匯出境外,令外界再度關注慈善機構「無王管」的問題。

本港現時並無全面的法定機制處理慈善機構的註冊和規管事宜,全港約9200個慈善機構,分散由18個政策局和部門監管,在缺乏協調下,規管制度零零散散,工作重複,缺乏成效,以致慈善機構屢現醜聞。

審計署便曾多次揭發有慈善機構不當使用公眾捐款、濫發董事酬金、在低價取得的土地興建酒店牟利、沒有向相關部門提交財務報告,甚至逾10年沒有運作,仍獲稅局維持其免稅地位。由於稅局並非監管機構,不負責慈善團體的註冊,帳目以外的管治問題亦無管轄權。若機構放棄免稅,便不受稅務條例管轄,公眾也就無法查閱和監察善款去向。而該局保存的免稅慈善團體名單,也非香港所有慈善團體的完整名單。

至於其他部門,亦只管各自範疇,如地政總署只負責批地,警務處只按社團條例發出社團註冊證,教育局只監管涉及辦學團體的相關範疇。社署則只監察受政府資助的慈善機構如何運用資助,公眾捐款並不受理。如此政出多門,自然弊病叢生,一旦出現問題,未必能針對不當行為作出適切懲處。

過往20多年間,多達5個公共機構曾檢討慈善機構規管制度,包括申訴專員公署、廉政公署、法改會、審計署和政府帳目委員會,大部分均建議設立更全面的監管制度。其中法改會建議明確慈善機構須註冊,以及供公眾查閱註冊名單,更提出成立單一規管機構來監察慈善團體的成立和運作,卻因「社會未達共識」,恐專責機構權力過大,缺乏制衡,而未有落實推行,最後當局只稍稍提高籌款活動的透明度了事。此後,相關監管問題亦未再提升到立法層面。

其實,由單一機構來監管慈善機構並不罕見,海外多地如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與新加坡,均設有中央規管機構,負責備存慈善組織註冊紀錄、監察慈善組織。美國則有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審視各個慈善機構的帳目,並且要求公開透明,讓公眾查閱。本港宜參考各地經驗,盡快建立一套全面集中的監管機制,堵塞慈善籌款活動的漏洞。 

尤其近年籌款模式急速轉變,網上眾籌漸趨流行,這類完全不受監管、毋須向公眾披露捐款收益及用途的活動,所引申的問題就更大,如早前多個支持暴徒的活動,均以慈善機構的名義巧立名目進行眾籌,涉款更以億計,最後捲款潛逃,可見潛伏巨大危機。

由於網上籌款涉及電子付款服務供應商的財務監管,針對這一問題,澳洲籌款公會指引訂明,慈善機構須確保電子付款服務供應商設有獨立銀行帳戶,以存入所有捐款,並須訂有政策保護數據,包括財務資料的保安等,值得香港參考。

面對慈善活動的亂象,香港法例未能提供足夠保障,必會窒礙市民行善之心。港府必須盡快作出規範,整合法例和權責,訂立妥善監管機制,並督促慈善機構建立公開透明的訊息披露制度,防止善款遭人私下挪用,保障公眾權益。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