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天氣維持交易屬良策 基礎條件穩妥配合是關鍵

港交所正研究在惡劣天氣下維持港股市場交易,諮詢期上周五結束,證券業公會擔心影響行業運作,反對之聲很大,但也有從業員支持有關建議。政府想追上大勢,與鄰近地區看齊,同時減少停市所造成的損失,屬無可厚非。時代不斷進步,改變非不可為,但也不能忽略業界的憂慮,以及當中所涉及的風險,當局實施新政前須確保所有基礎條件穩妥配合。

港交所多年來一遇打風即停市,是少數因惡劣天氣而暫停交易的主要金融中心,但自滬深港通開通後,影響立竿見影,目前滬深通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量達千億元人民幣,而南向港股通則約為300億元。互聯互通機制下,本港一停市,便出現了滬深股市明明正常運作,「南水」卻無法經由本港買賣的痛點。如適逢外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將令互聯互通交易、基金贖回、申購、轉換等交易也受影響,令多方投資者利益受累。

而港股交易平台停擺,亦導致港交所收入減少。據彭博估計,近月的世紀暴雨已令本港損失逾7.8億港元,9月的兩次停市亦共造成5.82億元收入損失。而自2018年以來,惡劣天氣已導致香港市場11次停市,其中4次發生在去年,綜合損失達天文數字。

隨着極端天氣出現頻率越來越多,特別是當其相關資產的市場也開放時,若仍固守舊有做法,將再不能適應當今社會。事實上經歷3年疫情考驗,不少大型金融機構也有在家工作的安排,有能力遙距處理交易,改變運作與市場同步正當其時。

港交所提出的優化機制建議,包括計劃在惡劣天氣下向所有投資者如常開放其證券和衍生品市場,包括滬深港通南向及北向服務、衍生品假日交易和盤後交易。銀行方面已有共識,在惡劣天氣下結算上日所收的支票及完成結算。目前反對聲音主要來自證券界,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有77%會員反對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運作,有指阻力大多來自中小型證券行,因他們的系統尚未能作遙距控制和人手不足。

業界的疑慮還包括硬件配置能否得到足夠支持、網絡是否安全、如系統出事責任誰屬、必要人員上班的安全問題等。另外,亦擔心未能履行各種監管法規如遵守報告結算、截止日期、風險管理協議和勞保規定等。

的確,實行在惡劣天氣下繼續交易需要考慮技術和基礎設施、安全和風險管理、通訊和協作、員工福利和工作條件,以及監管和法律要求等多個方面,當中還可能涉及券商與銀行系統的配合,每個細節安排均需思慮周詳。

港府應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經驗,制訂相應的策略和措施,以確保能夠應對任何潛在的問題。首要必須明訂法律,確保符合各類監管要求;制訂指引,及評估市場的技術設施是否足以支持,這包括交易系統的穩定性、網絡和通訊的可靠性,以及相關訊息數據安全;評估各部門的應變能力,以及制訂應變計劃,如惡劣天氣下停電、網絡中斷等的應對措施。

此外,政府應協助和鼓勵券商實施網絡安全措施,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病毒軟件等,以防黑客攻擊的風險;建立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和監控機制,實施身份驗證和訪問控制機制,確保在家工作人員的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制訂災難恢復計劃,教育員工網絡安全意識;定期進行第三方審計,查找安全風險和漏洞。特別要向小券商提供適切的技術支援,以應對遙距工作帶來的挑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時並進、保持競爭力十分重要。但在制訂相關政策時,政府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在公眾利益、投資者利益和市場參與者的利益之間,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確保運作安全暢順,合情合理合規。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