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以鐵路為主 優化接駁網絡

  建造幾經延誤的港鐵屯馬線,隨著昨天清晨第一班列車由宋皇臺站開出,標誌着這一條全港最長的新鐵路,正式投入服務,橫跨新界東西,必定大大提高人流往來的效率。同一時間,與這條新鐵路並行的交通運輸工具如巴士和小巴,將無可避免失去競爭力,客源趨向較少。港府要介入整體交通佈局規劃,安排其他交通工具轉型,發展成為鐵路的接駁工具。
  城市以鐵路為集體運輸主幹,是理所必然的發展,既減少路面的交通擠塞,也減少汽車廢氣的排放,改善環境,更加縮短人流的運輸時間,提升社會的運作效率,對整體經濟發展有利。儘管以鐵路為主的運輸模式,對巴士、小巴、的士等交通工具構成競爭,甚至影響客源,但只要做好中央統籌,其實可以建構更便民的交通綜合網絡。
  巴士、小巴、的士等,避開與鐵路平衡走向,就要以擴張至新市鎮、偏遠地區或短距離接駁,作為新角色,除了擔當市民代步的角色,也要制訂經營新目標,例如專門服務長者、復康交通用途,甚至設定主題服務,譬如邨巴、公司巴士、旅遊消閒等,以接待特定的客人為主,並以點對點運輸配合鐵路,造成微接駁網絡,應是未來全港交通網絡的格局,既方便市民往返,也完善整體運輸網絡,並維持職業司機的生計。
李一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