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放市民在心上 提早預告「黑雨」
昨早傾盆大雨,天文台向本報透露,為了預早告知公眾暴雨將臨,即使降雨量未達指標,仍較早發出「黑雨」警告,怎知落在八時二十分,大批市民在返工途中,由此招來批評。儘管現今氣象科技先進,但在發出暴雨警告前,不應只按數字行事,需要更多同理心,要糅合科學與市民所需,才作判斷。
早年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過早或過慢,都影響市民上班上學,屢次招來批評,其後天文台作出改善,提早預告發出八號風球的可能時間,令市民較易接受。但同一方法,未必應用於暴雨警告上,因為颱風醞釀時間較長,天文台有較多時間研判,但區域性暴雨,來得快去得快,現時須達至每小時逾十個分區量雨計達七十毫米雨,才發出「黑雨」警告。經過昨天事件,天文台須注視兩段「敏感」時段,一是早上六至九時的上班期,二是晚上七至九放工時間,若數據預測大雨將至,應比現在更早預告發出「黑雨」的可能時間,好讓僱員和僱主有所準備。
要準確預告「黑雨」真正發生,天文台須尋求更準繩的氣象預報科技,同時加強與鄰近地區交換數據。此外,要與工會和僱主組織溝通,讓他們多了解提前預報機制,讓勞資雙方就如何上班、下班或在家工作,達成共識,減少分歧和爭議。
李一飄
早年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過早或過慢,都影響市民上班上學,屢次招來批評,其後天文台作出改善,提早預告發出八號風球的可能時間,令市民較易接受。但同一方法,未必應用於暴雨警告上,因為颱風醞釀時間較長,天文台有較多時間研判,但區域性暴雨,來得快去得快,現時須達至每小時逾十個分區量雨計達七十毫米雨,才發出「黑雨」警告。經過昨天事件,天文台須注視兩段「敏感」時段,一是早上六至九時的上班期,二是晚上七至九放工時間,若數據預測大雨將至,應比現在更早預告發出「黑雨」的可能時間,好讓僱員和僱主有所準備。
要準確預告「黑雨」真正發生,天文台須尋求更準繩的氣象預報科技,同時加強與鄰近地區交換數據。此外,要與工會和僱主組織溝通,讓他們多了解提前預報機制,讓勞資雙方就如何上班、下班或在家工作,達成共識,減少分歧和爭議。
李一飄
最Hit
將軍澳健明邨五旬婦抹窗失足墮樓 送院不治
3小時前
天價賠償︱美國童吞中國冷氣遙控電池 付¥2.87億換和解
2025-07-12 10:59 HKT
紅/黃雨下奇觀?港鐵站內驚現超長人龍排隊買1物 網民慨嘆:結業潮造成
2025-07-10 18:38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