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期 家長熱話】乘滑浪風帆勇前行 迎挑戰訓練兒童意志
發佈時間:00:00 2021-08-26 HKT

小小身軀乘着滑浪風帆,馳騁在無垠的大海上,感受着海風撲面而來——身為父母,是否想過放手讓小人兒大膽地踏出第一步?面對變幻莫測的風浪,不僅可鍛煉孩子的平衡力;獨自在海上面對逆流,更考驗孩子的意志力,要想辦法迎難而上。正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年紀愈小的孩子,更願意初嘗刺激體驗,只要家長願意放手,或許就能有不一樣的收穫。繼上期有劍擊教練及學員家長分享後,今期「運動系列」邀得滑浪風帆教練講解兒童參與其中的入門方法及得着。
八歲可報班
香港三面環海,為水上運動訓練提供得天獨厚的環境,滑浪風帆便是家長為孩子報學的大熱項目之一,坊間有不少機構都開設兒童課程,例如康文署水上活動中心的兒童訓練班。香港滑浪風帆會高級體育幹事張國斌表示,現時約八歲的孩子已有基本技能嘗試接觸各項運動。「之前是十二歲開始才可接觸滑浪風帆,後來發覺年齡可以再降低一點,因現今的孩子較早熟,八歲已可嘗試參與其中。」
滑浪風帆初體驗
香港滑浪風帆會每年七至九月於赤柱訓練基地開辦兒童初級滑浪風帆訓練證書課程,供八至十三歲兒童參加,名額約六百個,以「抽籤」方式分配,學費為一百三十元。
課程分為兩日,第一日為體驗班,讓孩子基本認識風帆,以及掌握海上和風向知識,並嘗試拉帆的感覺。張國斌指出,一般而言,成人及兒童於比賽使用的器材有分別,例如兒童使用較小的帆,為三至六平方米,成人則使用六至九平方米的帆;兒童選用較耐用的板,而成人多選用物料較佳及較輕的板種。
第二天的初級課程,教授方式與青少年甚至成人課程相同,張國斌解釋:「我們用與成人班相同的方式教導小朋友,讓他們全面了解理論,例如操控風帆的技術、下水訓練等,教練會在旁指導。」該課程設有基本考核,學員通過後獲頒初級證書,代表他們有基本自行操控風帆的能力,之後甚至可自行租用器材。根據康文署規定,八至十三歲兒童須由持有滑浪風帆租用資歷的家長或監護人陪同,才可租用風帆。
張國斌說在上課過程中會發掘具潛力的孩子,邀請他們加入進階的培訓隊,主要看孩子是否對滑浪風帆有強烈興趣,「其次看他們的參與度、積極程度、在水上操控風帆的表現、對風向的掌控等基本技能。」
把握學習機會
今年暑假,鄭先生讓兒子卓霖、女兒穎琳體驗兒童初級滑浪風帆訓練證書課程,他稱課程有嚴謹的考核,短短兩天的訓練,孩子已對滑浪風帆運動產生很大興趣,「教練上課時會不斷解說,孩子需專心聆聽及練習,方能通過考核。」他表示將替子女報讀進階課程,把握機會參與即將於九月初舉行的「全港青少年滑浪風帆比賽」。
若想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少不了勤加練習。張國斌指出,完成初級課程的學員,已懂得基本的操作技巧,有足夠能力操控風帆作逆風及順風的航行,但若想增進技術,仍需要持續訓練,加強在帆板上的平衡。他舉例說:「培訓隊隊員於練習時會透過海上繞圈的訓練,加強判斷航行時轉向的時間及距離感。」
鄭爸爸認為,孩子透過滑浪風帆學懂把握時機,例如在短暫的課堂上,盡量善用時間,多與其他孩子相處,「他們都是初學者,大家會在午飯時間傾談如何做得更好。訓練期間,若有同班孩子做得出色,他們亦會互相為對方鼓掌,鼓勵對方。」
孩子家長同收穫
香港七八月的天氣陰晴不定,海上情況更難以預料。鄭爸爸憶述,訓練期間曾遇上刮風下雨,對於初學者而言,成人要拿起風帆已十分困難,更別說只有八九歲的孩子。「那天他們剛拿起帆板又掉落地上,不斷重複,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力氣從何而來。」在旁觀察時,他不禁驚歎孩子小小的身軀怎會有如此巨大的力量。雖然玩滑浪風帆要經歷大風大浪,但只要家長願意放手讓孩子學習,他們或能創造無限可能。看到子女的表現後,鄭爸爸相信「孩子的力量可以很大,能夠在困難裏不斷學習。留給孩子發揮的空間,家長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雨後,鄭爸爸看着孩子於海上自由自在地操控風帆,深感喜悅。
放下顧忌自由航行
水上運動或多或少存在風險,鄭爸爸透露兩名子女最初各有顧慮,但最後都能克服心理關口。全港青少年滑浪風帆比賽規定十三歲以下組別參加者,須有能力操控約三點五平方米的帆具。兒童剛學習時,會先使用長一米七的帆板,熟習後方再試用尺寸較大的帆板,「卓霖初時擔心不夠力氣拿起較大的帆板,但最終都做到。」
了解天文及地理常識
滑浪風帆運動令孩子置身大自然,想有好表現,學員需學會評估水流和天氣情況、風向、山勢地形等,並因應變化調整策略。在訓練過程中,孩子可學到與天文和大自然相關的知識。往後不論於何處參與賽事,都懂得分析當地水流、風向及地勢等,視乎比賽場地狀況制定可行的比賽策略。張國斌續說:「滑浪風帆主要靠風推動,天氣的變化往往影響(選手)表現,課程會教導學員怎樣用目測的方法,根據海面或地面的狀態判斷風力,例如留意海上船隻的煙囪、在岸上留意旗幟(飄揚方向)等。」
態度變積極
張國斌認為,練習滑浪風帆的過程可培養孩子的積極態度,「有些小朋友參與暑期班時,不算積極,但當我們認為他們具潛力,選中並加入培訓隊後,過程中可見他們成長。」他舉例說,最初有些孩子不太守時、不太積極,但一段時間後,他們開始感受到滑浪風帆的樂趣,在課堂上變得積極,亦能守時上課;有家長則反映孩子一向懶散,但接觸滑浪風帆及參加培訓一兩年後,在家也會做好時間管理,例如知道翌日要訓練,前一晚會早睡,以養精蓄銳。
張國斌接觸過不少學員,當中很多人從八歲開始加入其培訓隊,努力不懈下,甚至可加入港隊。「整個過程中,我看見他們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轉變,這項運動帶給他們正面思想,令他們不輕易言棄。無論在生活還是賽場上,遇到困難首先是想辦法解決多過放棄。」海上的風浪就如人生的逆境,每個人都有獨自面對難題的時刻,孩子身心鍛煉足夠,定能挺身前行。
文:程嘉瑜 圖:程嘉瑜、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