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貓頭鷹產子逾百龍友圍攝涉滋擾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2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6 HKT

  春夏是鳥類繁衍旺季,亦是不少攝影愛好者捕捉野鳥美照良機,惟可能構成「滋擾雀鳥」。位於大埔林錦公路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早前喜迎珍稀貓頭鷹「褐林鴞」在園區棲息及生育後代,亦是時隔4年再度有褐林鴞在園內養育幼鴞。但園方昨在社交網撰文,稱褐林鴞出現吸引了眾多訪客及攝影愛好者關注,惟「部分行為可能造成干擾」,為保護褐林鴞一家決定暫時封閉前往其棲息地的道路。園方回覆《星島》指,前後估計有約百人進入園區拍攝,有人更播放褐林鴞叫聲錄音,做法會影響其自然習性。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昨晨在官方Facebook撰文,貼出大量攝影愛好者在場圍觀照片,並稱相關行為或干擾雀鳥,而決定封路;但有網友批評做法或「污名化」觀鳥行為。至昨日晚上,園方再更新帖文,稱明白封路或令部分熱愛攝影的訪客失望,但強調作為自然保育機構,首要任務是保護園內的動植物,維持封路直至另行通知。園方又謂,「艾先生猛禽護理中心」有一隻被圈養的雌性褐林鴞「Woody」,建議有意近距離觀賞褐林鴞者可到中心探望。
恐現棄巢棄雛行為
  園方亦向《星島》透露,褐林鴞產下的幼鳥現時約兩個月大,估計曾有約百名攝影愛好者湧至拍攝其身姿,雖然大部分人有遵守觀鳥禮儀及規範,但部分人曾播「褐林鴞叫聲」試圖吸引其注意。園方強調「不認同此種行為」,擔心播放鳥類鳴叫聲會影響其自然習性,在自然保育區內亦是「不適當」的舉措。
  園方續指,保育團隊在封路期間,也會不定期監測褐林鴞動向,若牠們遷往其他地點,會重新開路,又強調今次封路只影響山上小部分區域,對園區的一般觀鳥活動影響有限。
  環境教育機構「嗚鴉自然教室」創辦人關朗曦指,褐林鴞築巢地本應「十分僻靜」,今次短時間內有大量人「一窩蜂湧至」,有機會超出該處環境承載力,「繁殖是鳥類最敏感的雀生大事之一,若有太多人為干擾,或令牠們感到受威脅,而出現棄巢、棄雛;故不建議市民長時間在鳥巢附近徘徊拍攝」。他建議,愛好者日後亦應將鳥巢地點保密,最好待雛鳥長成離巢後才公開照片,「以免像今次一傳十、十傳百,影響了鳥類繁殖」。他續指,明白很多愛好者對封路不滿,但園方做法是為保護鳥類順利繁衍下一代,故可以理解。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透露,人多聚集自然產生噪音,易滋擾貓頭鷹,尤其剛出生的幼鴞離鳥巢較近,被滋擾的褐林鴞明年或不想再回到同一位置築巢和繁殖。他指,部分雀友會用食物為餌,或以雷射筆定位雀鳥位置,「但正確應是照射在樹幹下方,而非雀身,大家對生態保護意識還是一半一半,需時進步」。他亦冀園方可考慮限量放人入場,而非「一刀切」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