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獲低碳基金資助 研塑膠再造隔音裝置
更新時間:03:00 2025-05-0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3 HKT

隨着政府積極推動減廢回收措施,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自2021年起連續3年持續下降,惟當中回收作本地循環再造的都市固體廢物量,於2023年約45萬公噸,較2022年的約42萬公噸增加8%,其中約7千公噸為塑膠物料,由於塑膠物料回收成本較高,經濟價值相對偏低,有獲政府「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的機構進行研發,將回收塑膠升級再造,轉化為可吸音聲學超材料的技術,以應用於工地和室內的隔音裝置,以及揚聲器和耳機的聲學部件等。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黃智華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塑膠物料密度低、種類多、體積大,以致廢塑膠的收集、分類、貯存及運輸的成本高昂,其經濟價值及可回收程度相對偏低,因此廢塑膠的棄置數量龐大但一般回收價值不是太高,本地回收業界近年,已逐步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營運模式,以科技及創新技術提升回收物再造價值,將難以降解的廢塑膠升級再造成高附加值的產品。
環境局助設廠 冀最快年底成事
其中獲政府「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的本地綠色創科企業盧米科技,研發把回收塑膠升級再造,轉化為可吸音聲學超材料的技術,以應用於工地和室內的隔音裝置,以及揚聲器和耳機的聲學部件等。環境及生態局正在協助盧米科技在香港設立廠房,將項目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大量回收塑膠,生產減噪產品,長遠發展有助加強本地廢塑膠回收及升級再造能力。
盧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陳書宇表示,目前正在努力尋找合適的場地,希望今年底或明年能在香港設立廠房,預期公司生產線投入運作後,首年處理量可達約3500公噸本地家居廢塑膠,主要是回收價值最低的雜膠,即可處理約4成「綠在區區」一年的雜膠收集量,相信將為本地收集到的廢塑膠提供多一條高成本效益的升級再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