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國產晶片使用佔比快速提升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2 HKT

人工智能(AI)的運用通常需要大量的算力來進行訓練和推斷。中國AI公司商湯科技(020)聯合創始人兼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接受訪問時表示,目前公司的算力主要仍來自Nvidia晶片,但國產晶片的使用佔比正在快速提升,並預期未來兩年內,公司算力規模每年將保持高雙位數至三位數增長。記者關紀紅上海報道
料算力規模有望倍增
截至去年底,商湯旗下的生成式AI大裝置運營的總算力規模已超過2.3萬Petaflops(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按年增長92%。楊帆表示,由於供應鏈端充滿不確定因素,包括關稅問題及美國對晶片的出口的管制、晶片產能、產量以及大模型更迭快,現有晶片未能完全匹配等因素,因此目前難以制訂每月的算力KPI(關鍵績效指標)。不過他指出,以整體趨勢而言,估計公司算力規模未來兩年內,每年將保持高雙位數至三位數增長。
中國科企使用國產晶片漸成趨勢。楊帆坦言,Nvidia晶片仍是公司主要使用的晶片,但國產晶片的佔比近三年來正在快速提升。他解釋,主要是由於公司透過成立聯盟推動了國產晶片行業標準化,加速行業生態形成,以及公司針對國產晶片的結構與通訊機制完成深度調度優化,讓商湯本身能夠靈活組合不同廠商供應的晶片資源,增強供應鏈韌性。
楊帆又稱,相信國產晶片若能解決體制限制、硬件規格等問題,國產晶片的市場化效率將有機會提高,而上述問題或可通過類似商湯這樣的軟件廠商使用技術手段,以彌補其硬件差距的方式來解決。
算力仍處稀缺 不存在泡沫
早前美國科企巨頭微軟、Meta等因算力供應過剩,而暫停建設部分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市場一度出現「算力泡沫論」的聲音。楊帆則稱,有沒有泡沫取決於如何定義算力,若將算力定義為滿足下游客戶需求的服務,他認為算力仍是處於稀缺,並不存在泡沫。他說,「算力的需求總量實際上正快速成長,尤其是AI應用場景大幅增加的情況下,AI的推理和訓練需求增速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