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AI養軟殼蟹 機械臂餵食料7月上市
更新時間:00:00 2023-05-05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3-05-05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3-05-05 HKT

人工智能(AI)潛力無限,本港有食肆與養殖戶合作,以AI系統在室內飼養軟殼蟹,指揮機械臂餵食、清潔,並透過影像辨識,當螃蟹脫殼一刻即撈起,以生產優質軟殼蟹,啖啖肉之餘,膏豐甘膄,而養殖成本亦較便宜,料今年7月「AI蟹」將可應市。
人工智能農業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於2022年9月遷入屯門一個面積700多呎的工廈單位,專門養蟹,蟹場佔地300多呎,可飼養300至400隻蟹。公司引進「人工智能養殖系統」,控制機械臂餵食、清潔等工序,並配合影像辨識技術,實時分析每隻蟹的大小和健康狀況。每當螃蟹脫殼,機械臂將其撈起,確保出品全為軟殼蟹。
公司首席技術官、科大博士生郝小添說,現時軟殼蟹多來自東南亞,肉少膏少,一般重100至150克,行內人稱為「紙蟹」。相比下,他飼養的蟹,一旦脫殼、即最肥美之時,機械臂立刻撈出,蟹身不但多膏亦較重秤,重250至300克。郝說,舊式濾水系統可排走7、8成蟹排洩物,但排不走尿液,但機械臂尖端加上一個吸水頭,就所有排洩物從水缸底部吸走,大大解決衞生問題,減少蟹生病。加上養殖系統定期監察水質及菌種,蟹的存活率大大提升。
影像辨識 脫殼一刻即撈應市
關注青年創科的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昨天與記者出席「AI蟹宴」,軟殼蟹被劏後見到蟹膏飽滿,令人食指大動;經油炸或蒸過的軟殼蟹,鮮甜多汁,不輸傳統養殖蟹。尚指,AI養蟹足證AI用途廣泛,他鼓勵年輕人多應用科技創業。

■採AI技術飼養的軟殼蟹,啖啖肉之餘,膏豐甘膄。
人工智能農業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於2022年9月遷入屯門一個面積700多呎的工廈單位,專門養蟹,蟹場佔地300多呎,可飼養300至400隻蟹。公司引進「人工智能養殖系統」,控制機械臂餵食、清潔等工序,並配合影像辨識技術,實時分析每隻蟹的大小和健康狀況。每當螃蟹脫殼,機械臂將其撈起,確保出品全為軟殼蟹。
公司首席技術官、科大博士生郝小添說,現時軟殼蟹多來自東南亞,肉少膏少,一般重100至150克,行內人稱為「紙蟹」。相比下,他飼養的蟹,一旦脫殼、即最肥美之時,機械臂立刻撈出,蟹身不但多膏亦較重秤,重250至300克。郝說,舊式濾水系統可排走7、8成蟹排洩物,但排不走尿液,但機械臂尖端加上一個吸水頭,就所有排洩物從水缸底部吸走,大大解決衞生問題,減少蟹生病。加上養殖系統定期監察水質及菌種,蟹的存活率大大提升。
影像辨識 脫殼一刻即撈應市
關注青年創科的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昨天與記者出席「AI蟹宴」,軟殼蟹被劏後見到蟹膏飽滿,令人食指大動;經油炸或蒸過的軟殼蟹,鮮甜多汁,不輸傳統養殖蟹。尚指,AI養蟹足證AI用途廣泛,他鼓勵年輕人多應用科技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