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三文魚吞拿魚刺身驗出線蟲 取自荃灣「魚尚」太古「元気」
更新時間:15:45 2019-04-15 HKT
發佈時間:10:09 2019-04-15 HKT
發佈時間:10:09 2019-04-15 HKT


被驗出有線蟲的是荃灣富榮大廈「魚尚」的大西洋三文魚樣本;而太古康怡廣場的「元気寿司」大眼吞拿魚刺身樣本被驗出線蟲及蟲卵。
在觀察形態後,確認在該兩款樣本發現的蟲是線蟲〔nematode,又稱圓蟲(roundworm)〕。不過,據化驗所表示,由於蟲及蟲卵已經經過不同的化學處理,而樣本量亦不足夠進行額外的基因測試,因此未能確定其所屬品種。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醫生表示,食用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有機會感染的寄生蟲主要是海獸胃
線蟲(Anisakis和Pseudoterranova)和某些品種的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
海獸胃線蟲是一種線蟲(nematode),其幼蟲可在多種海魚和頭足類動物(例如魷魚、烏賊和八爪魚)中發現,而其成蟲則在海洋哺乳動物(例如鯨豚類)中存活。人類有機會因進食帶有幼蟲而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或頭足類動物而受到感染。
裂頭絛蟲又稱魚肉絛蟲,是一種絛蟲(cestode,又稱tapeworm),有多個品種可以感染人類,例如廣節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 )和日本海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 nihonkaiense)等。其中廣節裂頭絛蟲的幼蟲多發現於淡水魚內,而日本海裂頭絛蟲則多見於太平洋三文魚,其他海魚亦有機會帶有其他品種的裂頭絛蟲。
感染海獸胃線蟲後,如果影響胃部,患者會在進食後1至12小時內出現腹痛,噁心、嘔吐或發燒等徵狀,部分人更可能出現皮疹。如果影響小腸,患者可能在5至7日後出現腹痛。海獸胃線蟲的幼蟲會穿透並進入胃壁或腸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腸胃穿孔,並進入腹膜。亦有人感染後會出現過敏反應,例如出現蕁麻疹、血管性水腫、或休克等。要確診海獸胃線蟲感染,一般需要照胃鏡,如發現海獸胃線蟲,便會即時移除。
裂頭絛蟲感染很多時沒有病徵,部分人可能有腹痛、腹部不適或腹瀉等,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惡性貧血。不過,有些沒有徵狀的患者,可能突然會在排便時,排出一大串絛蟲的節片,由數厘米至超過一米不等。一般靠檢查糞便樣本內有沒有寄生蟲的卵來確診。確診後,醫生會處方抗寄生蟲的藥物給患者。

最Hit
深圳廣州免費直通巴士!7月暑假限定 一程直達天河人氣商場 附預約教學
2025-07-15 19:15 HKT
$66嘆尖沙咀酒店自助餐!再臨閣快閃1折 任食西冷/Häagen-Dazs雪糕/即做甜品
2025-07-15 17:42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