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日科技研智慧健康系統 推動醫療數碼化 助力澳門大健康產業發展

更新時間:09:00 2025-05-26 HKT
發佈時間:09:00 2025-05-26 HKT

澳門政府就《私營醫療機構業務法律制度》於2024年4月進行公開諮詢,以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隨着城市發展、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改變,慢性病已成為澳門的主要健康挑戰,對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在此背景下,黃碧君女士於2024年創立鴻日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引進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和智慧解決方案,助力澳門醫療服務升級。本報專訪黃女士,探討她如何運用創新科技提升澳門的醫療服務水平,強化社區醫療的守門人角色,並支持政府制定精準健康政策。

鴻日科技自主研發多種醫療器材,特別關注長者的生活及健康需要,圖中的監察警報系統,能在長者跌倒或監測指數異常時,立即向護理人員發出警報,確保他們能迅速提供支援。
鴻日科技自主研發多種醫療器材,特別關注長者的生活及健康需要,圖中的監察警報系統,能在長者跌倒或監測指數異常時,立即向護理人員發出警報,確保他們能迅速提供支援。

創業經歷  促進企業成長
黃碧君女士擁有30多年醫療行業經驗,其創業歷程始於1997年。當時因公司被收購,她決定創立自己的事業。「創業初期,我們的團隊規模很小,必須親力親為,從銷售到售後服務全程參與。」經過努力,公司於1999年成功取得一家美國大型企業的代理權,這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個轉捩點。

隨後,公司積極進軍醫療科技領域。2015年,鴻日科技自主開發綜合安全系統並成功註冊兩項專利。2016年,其電子監控系統獲得CE認證,並參與人工智能和IT項目的研發。到2018年,公司已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取得多項發明和設計專利,並成功在醫院安裝醫療物流機械,成為香港首家引入該技術的企業。黃女士表示:「我們從醫療儀器分銷商發展為醫療科技領域的創新者,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黃碧君女士擁有30多年醫療行業經驗,將公司從醫療儀器分銷商發展為醫療科技領域的創新者。
黃碧君女士擁有30多年醫療行業經驗,將公司從醫療儀器分銷商發展為醫療科技領域的創新者。

以創新技術  應對澳門健康挑戰
隨着業務的穩步增長,黃女士將目光投向澳門市場,並於2024年創立鴻日科技有限公司。「澳門與香港地理相近,兩地具有良好的合作潛力。澳門在醫療資源上的短缺,特別是人力資源和高端設備的不足,使得醫療體系面對沉重壓力。我們希望通過創新技術,幫助澳門應對這些挑戰。」黃女士解釋。

她指出,引入智慧健康系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例如,無接觸式健康檢測儀器能實時監控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既能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又能及早發現異常情況,提升急救效率。「這些技術不僅有效降低醫療成本,還能讓市民更容易負擔健康檢測費用。」黃女士補充,通過早期健康篩查,可有效緩解慢性病對醫療系統的壓力。

自動化派藥系統不僅降低了人為錯誤,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自動化派藥系統不僅降低了人為錯誤,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掌握醫療大數據  支持健康政策
黃女士認為,大數據技術在提升公共健康管理中具有關鍵作用。「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監測疾病趨勢,協助政府提前預測流行病爆發,並制定預防措施。這在澳門推動大健康產業政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她特別提到公司團隊自主研發的監察警報系統,在長者跌倒或監測指數異常時,能即時向護理人員發出警報,確保他們能迅速提供支援,裝置更免除監控鏡頭,保障長者私隱。「前期健康篩查同樣重要,我們研發出智能肺功能檢測系統結合遊戲化設計,提供輕鬆愉快的呼吸健康檢查,同時提供專業準確的檢測讀數。填補了早期疾病檢測設備的空隙,實現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從而減少慢性病對社會的整體負擔。」

此外,分析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還能幫助政府制定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措施,例如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健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黃女士補充:「數據驅動的健康政策更具精準性,能有效提高公共健康管理的效率。」

科技減輕醫護壓力  優化病患體驗
在醫院管理方面,鴻日科技已成功推廣自動化派藥系統,顯著提升藥物管理的準確性和效率。「智能閉環式物聯網管理系統覆蓋了藥物和耗材管理,從處方到給藥的全流程實現自動化與智能化,結合即時數據分析來確保患者安全用藥。」黃女士指出,這些技術不僅降低了人為錯誤,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此外,智慧化導診方案在候診區的應用,實現了無需人工導診的自助服務,既減輕了醫護人員壓力,也提升了病患的就診體驗。「我們相信,隨着醫療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澳門的醫療系統將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健康挑戰,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結合AI與中醫藥  推動產業現代化
澳門醫療界正面臨人手短缺的挑戰,黃女士認為AI技術將成為解決方案之一。「我們緊貼政府的大健康產業政策,推動中醫藥現代化與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為醫院和診所提供全方位智能升級支持,助力澳門大健康產業發展。」

她強調,儘管AI能顯著提升效率,醫療工作者的專業判斷仍然不可或缺,能夠在複雜情況下做出更為靈活的決策。在情感交流方面,AI的局限性尤為顯著。患者在接受診斷時,需要醫護人員的關懷與理解,這是機器無法取代的關鍵。」

黃碧君女士與鴻日科技的創新實踐,展現了科技在提升醫療服務和支持公共健康政策中的巨大潛力。無論是智慧健康系統的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推廣,還是人工智能的引入,這些創新都致力於為澳門市民提供更高質量、更可負擔的醫療服務。同時,鴻日科技與政府政策的緊密結合,也為澳門大健康產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