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普遍患者未能掌握大腸癌資訊 須加強醫患溝通

更新時間:09:35 2025-05-26 HKT
發佈時間:09:35 2025-05-26 HKT

大腸癌為本港第2大致命癌症,為了解大腸癌患者、康復者及其照顧者在健康自主及治療選擇方面的情況,香港防癌會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逾半受訪者對病情及治療資訊未有充分理解,僅40%受訪者積極參與治療決策,反映患者大多處於被動角色。近年「聯合治療」被證實能有效延長晚期大腸癌患者的總存活期及無惡化存活期。有醫生建議,患者應積極參與治療決策,共同制定個人化方案,以提升治療效果。

普遍未掌握腸癌資訊
香港防癌會收到105名受訪者回覆,發現大部分患者為41歲或以上,逾70%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期至晚期,近半患者現時於公立醫院接受或跟進治療。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大腸癌僅有中度認識。治療期間,患者最擔心的是身體痛楚和藥物副作用,其次是影響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

受訪者最依賴醫生提供藥物治療方面的資訊,惟當討論治療方案時,僅約60%受訪者表示醫生有告知關於不同藥物的選擇。過半受訪者對病情、治療或藥物資訊未有充分理解。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除了價格,他們普遍認為療效最重要。

聯合治療助晚期患者延命
近年,聯合使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物和注射性標靶藥物在大腸癌第三線治療中已成新趨勢,不但不受前線藥物重複使用的限制,成效亦比單一治療理想,有效延長患者生命、維持生活質素,並推遲健康狀況惡化的時間。數據顯示,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存活期中位數達10.8個月,接受單一治療的患者為7.5個月。

加強醫患溝通 參與治療決策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林嘉安醫生指,為提高醫患溝通成效,醫生可整合治療資訊,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達給患者,而患者亦應主動了解病情及可用的治療選擇,以致能共同制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