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推動醫療創新 培育未來醫工結合專才
發佈時間:08:00 2025-11-18 HKT
隨著未來人口預期持續高齡化,社會各界對醫護服務和醫療器材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中文大學一直致力培養醫護及醫療技術人員,因應醫院急需引入先進的醫療科技以服務日益增長的病患和需要照顧的人士。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成立的初衷,就是培育一批具備開發新的生物醫學技術,能與醫護共同提升醫療衛生健康體系,為整個人類謀福祉的生物醫學工程師。
香港中文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結合了「生物醫學」與「工程學」兩大專業範疇,課程體系完整涵蓋「醫療儀器與生物感測器」、「生物醫學影像、資訊與建模」、「分子、細胞與組織工程」三大前沿領域。在課程規劃方面,學生將分階段從基礎和核心課程開始,循序漸進深化專業領域。四年學制的第一年主要是同步修習工程基礎與生物醫學核心課程,包括生物科學、基礎化學、工程物理、工程數學和解剖學與生理學,建立跨學科知識架構。第二年轉向跨學科整合,培養學生將工程原理應用於人體系統分析的能力,並以個人專長和興趣為基礎,選取未來發展方向。在大三、大四學年,課程將進一步深化專業領域,涵蓋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醫學儀器和設計等進階主題。

醫工雙視角教學模式 培育複合型精英工程師
在課程設計上,學系著重建構生物醫學與工程科技的交叉融合體系,開創由工程學院教授與醫學院學者共同執教的「醫工雙視角」教學模式。透過工程師解析技術原理,臨床醫生通過真實病例闡釋應用場景,學生可參與醫工聯合實驗室項目,通過觀察並與醫護人員深入交流。此外,課程亦強調對接臨床需求,並與多家醫療機構保持戰略合作關係。這種合作對科研而言,保證了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實用性,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對學生而言,提供了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獨特平台,培養出不僅懂技術、更懂醫療的複合型精英工程師。


隨著近年人工智能(AI)發展和應用日趨成熟,課程已根據中大於2025年修訂的教學指引進行革新,當中包括「精準醫療和個人化基因組學之數據分析」、「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與影像學」等課程,已在明確規範下開放使用AI工具輔助學習,拓展學生對人機融合、智能醫療等前沿領域的前瞻性認知視野。
多元學習交流機會 拓展學生視野增就業優勢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建立,還強調學生的海外交流和實習機會。學生除了有機會到前往歐美等地參與交流生計劃,更可透過學生事務處組織的寰宇實習計劃前往歐美、新加坡、澳洲、中國大陸等地交流實習,亦有機會在機電工程署、醫院管理局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等機構進行暑期實習,從中實踐所學,汲取實務經驗。


生物醫學工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畢業生的出路也十分多元化。除了加入醫療科技企業或科研機構,擔任臨床工程師或科研人員,也有畢業生投身於醫療器械的研發製造與行業法規管理等專業崗位;另有學生選擇繼續深造,攻讀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博士課程。這種多元化的職業流向,充分展現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廣泛的就業適應性與良好的發展前景。
入學資訊 收生準則
生物醫學工程學(榮譽)學士課程(聯招編號: JS4460)
最低入學要求:
* 中文、英文及數學達3級或以上;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
* 任何一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
* 指定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
# 物理、數學延伸部分(M1/M2)、生物或化學
計分方法:
* 最佳5科
* 數學或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二 中成績較佳的一科、
英文、生物、化學、物理將以1.5倍加乘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
地址: 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蒙民偉工程學大樓11樓1120室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電話:3943 1935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bme.cuhk.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