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專場」成文化傳承新渠道 逾8,000名師生「零距離」體驗中華傳統藝術

更新時間:08:00 2025-10-24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10-24 HKT

隨着舞劇《李清照》的舞台大幕在香港文化中心緩緩升起,場內逾1,000名中小學生及老師全神貫注觀賞藝術家演繹中國著名女詞人的人生傳奇。經典詞賦與宋代美學在台上建構出鮮活的人物形象,令大家深深沉醉其中。這正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策劃的「中華文化節」(下稱文化節),透過「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下稱普及專場),為年青一代創造深入接觸中華優秀文化機會的真實寫照,讓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文化節作為香港年度文藝旗艦品牌項目之一,旨在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國民身分認同與文化自信。第二屆文化節舉辦逾290場演出和活動,當中特別策劃30多場普及專場,吸引逾100間學校及社區團體參與,讓8,000多名學生、教師及社區人士免費欣賞舞蹈、戲曲、戲劇、音樂、木偶戲、跨媒體及電影等中華文化節目,並透過與藝術家即場互動交流,全方位體驗中華文化的精髓。

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李老師(中)及學生表示,親臨專業表演場地欣賞劇目體驗難得,並為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
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李老師(中)及學生表示,親臨專業表演場地欣賞劇目體驗難得,並為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
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羅老師(中)認為,普及專場讓學生在文字及書本以外接觸中華文化,有助老師推動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羅老師(中)認為,普及專場讓學生在文字及書本以外接觸中華文化,有助老師推動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

多角度認識中華歷史文化
循理會白普理基金循理小學李老師參與普及專場後表示,課堂多以文字和影片學習中國詩詞及歷史,普及專場則提供了絕佳機會,讓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於表演場地欣賞劇目。至於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羅老師坦言,不是每位家長都有能力購票入場,因此普及專場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個難得的機會,共同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並指「這不僅是在書本文字中了解歷史人物,更能通過多個角度切入,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歷史人物的生平及其作品背後的意境。」這番話亦道出普及專場的核心價值,讓充滿魅力的中華文化藝術走近更多年青人,為文化傳承埋下種子。

「校園戲曲漫遊」以活潑互動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崑曲、京劇及粤劇三大劇種的藝術特色,學生們樂在其中。
「校園戲曲漫遊」以活潑互動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崑曲、京劇及粤劇三大劇種的藝術特色,學生們樂在其中。

從舞台到校園 互動體驗傳承文化根基
文化節重點項目之一的「中國戲曲節」(戲曲節)邀請首次來港的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及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為學生設計由淺入深的普及專場。少雪齋贊助的河南省越調普及專場全院滿座,學生踴躍參與穿戴水袖和把子功等體驗。戲曲節的「校園戲曲漫遊」亦安排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的師生於不同學校巡演,透過講解與示範,讓參與的中小學生零距離接觸崑曲、京劇及劇三大劇種的藝術特色。示範還設有互動遊戲環節及流動展覽,前者讓學生即場學習戲曲造手、打鑼鼓和唸白,進一步拉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後者則以圖像解說戲曲節的演出劇種,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劇種的文化背景與表演特色。許多首次現場欣賞中國戲曲的學生感到既新奇又興奮,尤其對京劇《天女散花》中的長袖舞印象深刻。普及專場不單成功將傳統戲曲藝術帶進校園,今年更以《下一站 • 戲曲漫遊》在港鐵藝術舞臺公開演出,讓傳統藝術觸手可及,激發年青一代的興趣,為培養文化自信注入動力。

學生透過河南越調經典折子戲選段及體驗活動,多角度認識河南越調的藝術魅力。
學生透過河南越調經典折子戲選段及體驗活動,多角度認識河南越調的藝術魅力。

從多元節目引發文化共鳴
文化節普及專場的節目豐富多元,為學生帶來精彩的文化體驗。現代舞詩劇《詩憶東坡》為今年「中華文化節」開幕節目,並由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贊助。學生見證當代舞蹈融合詩詞、國畫、書法、篆刻、古琴、戲曲和武術等傳統文化元素,重現蘇東坡的多面人生。話劇《四世同堂》的舞台場景令學生彷彿走進北京胡同,加深對抗日戰爭歷史的理解。文化節另一重點節目是上海歌舞團的「明月耀香江—舞劇《李清照》」,同時設由韻律動力基金贊助的普及專場,讓多達1,000名師生欣賞這齣近年在內地興起的「新國風」舞劇。救恩書院的房同學和李同學對此節目的舞台效果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亦加深了對宋代女詞人的理解。同行的李老師則表示,普及專場助學生多角度欣賞演出和認識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對選科具啟發作用。

救恩書院李老師(中)認為中華文化節為學生提供機會欣賞專業舞團演出,不僅能啟發學生興趣,對日後選科亦有正面幫助。
救恩書院李老師(中)認為中華文化節為學生提供機會欣賞專業舞團演出,不僅能啟發學生興趣,對日後選科亦有正面幫助。

此外,文化節聯同多個本地藝術組織安排普及專場,包括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和紫荊文化集團等,讓年青一代親身體驗,如透過《茶馬古道 • 斷龍吟》的品茗體驗、舞劇《紅樓夢》的文學當代演繹、以及華陰老腔及三弦音樂等多元節目,深度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各場普及專場的學生們主動提問,反應踴躍,充分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據康文署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參與師生對普及專場表示滿意。文化節期望將這些優質的藝文節目帶入學校及社區,同時引領學生走進表演場地,讓他們在欣賞頂尖藝術和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成為承載中華文化、延續文化生命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