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機械人比賽暨展覽 開創業界人機協作新篇章

更新時間:08:00 2025-08-07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8-07 HKT

香港基建發展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建造業則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隨著全球創科日趨普及,建造業議會日前(31/7)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首辦「建築機械人比賽暨展覽」,為期三天的展覽展出逾20部機械人,透過展示科技「落地」成果,讓業界專業人士、研究人員、投資者和公眾參與,共同見證建造業界的技術發展與未來。

劉俊傑工程師(前排左四)、周蔚(前排左五)、何安誠教授工程師(前排左三)、鄭定寕工程師(前排右四),以及一眾嘉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講者合照。
劉俊傑工程師(前排左四)、周蔚(前排左五)、何安誠教授工程師(前排左三)、鄭定寕工程師(前排右四),以及一眾嘉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講者合照。

建造業議會(議會)致力推動創新求變,積極為業界尋求和引入創新科技,藉此提升工地安全和工程項目生產效能。議會今年首辦「建築機械人比賽暨展覽」,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並以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聯盟為內地主辦單位,連月來攜手舉辦不同比賽,獲業界公司及學界隊伍積極響應參與。

以創科轉型提升業界效率與安全

開幕禮由香港建造學院院長楊文武博士率領一眾學生,穿戴動力外骨骼,與機械人表演八段錦。
開幕禮由香港建造學院院長楊文武博士率領一眾學生,穿戴動力外骨骼,與機械人表演八段錦。

為期三天的「建築機械人比賽暨展覽」由「建設未來︰建築機械人」論壇揭開序幕,主禮嘉賓包括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工程師、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一級巡視員周蔚,以及全球頂尖機械人專家齊集西九戲曲中心茶館劇場,分享他們對建築機械人的最新趨勢和發展方向的見解。開幕禮由香港建造學院院長楊文武博士率領一眾學生穿戴外骨骼,與機械人表演八段錦,貫徹建造業推動健康文化,提升業界安全意識的同時,更象徵傳統匠人精神與創科融合,邁向建造新紀元。

何安誠教授工程師表示人機協作模式將是業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何安誠教授工程師表示人機協作模式將是業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在致辭時表示,「是次比賽和展覽為議會首次與內地合作夥伴,粵港澳智慧建造產業發展聯盟共同主辦,成功吸引逾100支隊伍參賽,展示人工智能和建築機械人技術。透過促進與大灣區的產業合作和知識交流,旨在建立支持建築機械人全生命周期實施的生態系統,將國內的創新技術結合香港優勢,將這些創科成果展示國際。」何安誠同時認為創科發展有效針對業界痛點,並認為人機協作模式將會是業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例如焊接機械人和切割機械人的使用,前者可以將S960高強度鋼材省時而穩固地焊接,後者就可以進行精準切割,大大提升工程效率和安全性。他又透露議會現時積極鼓勵業界中小企數碼轉型,具體措施包括增加建造業創科基金(CITF)撥款,又開辦「S960高強度鋼焊接機械人操作證書」課程和「人工智能與建造」大師級課程,為建造業培育優秀人才。

把握機遇打造香港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械人等創新科技為建造業帶來革新轉型,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工程師致辭時表示,CITF自2018年起處理的成功申請個案和金額逐年增加,特區政府未來將會繼續支援和引領業界實現智能建造,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全球智能建造的領導地位。

至於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一級巡視員周蔚提到,很期待粵港澳三地加強產學研各方合作,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開拓等方面緊密聯動,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讓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集群效應持續放大。

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益

展覽一連三日,展出超過20部機械人,包括油漆機械人、機械狗、無人機等,讓業界及公眾了解機械人技術如何「落地」應用。
展覽一連三日,展出超過20部機械人,包括油漆機械人、機械狗、無人機等,讓業界及公眾了解機械人技術如何「落地」應用。

建造業議會今年首辦「建築機械人比賽暨展覽」,為隆重其事,議會特意將戲曲心中庭「改造」成充滿活力的展覽廳,向公眾展示15多家公司的機械人解決方案,以及部分在7月初勝出比賽的機械人,當中包括在「建築機械人挑戰賽」獲得冠軍的英基港島中學團隊所研發的機械車。團隊代表指因應工地有樓梯、斜坡、以及崎嶇不平的路面,故此特意為機械車配備特殊輪胎,配合車上裝設可以偵測突發情況的人工智能系統,使之可以輕鬆穿越複雜多變的工地環境,有效提升從業員的安全和工程項目效率。

英基港島中學團隊研發配備特殊輪胎、可適應工地複雜多變環境的機械車奪得「建築機械人挑戰賽」冠軍。
英基港島中學團隊研發配備特殊輪胎、可適應工地複雜多變環境的機械車奪得「建築機械人挑戰賽」冠軍。

展示廳中亦展示了噴漆機械人、混凝土振搗機械人、鑽孔機械人、機械狗、以及針對隧道等密閉空間而設的無人機等,讓業界專業人士和大眾了解機械人技術如何應用在實際情境,例如鑽孔機械人可以根據操作員在BIM(建築信息模擬)圖則設定,一日內準確無誤完成300個鑽孔;而針對隧道等密閉空間設計的無人機除可負載45公斤,更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隧道勘測工作。此外,參觀者亦可以透過互動遊戲,體驗尖端科技如何重塑傳統建造方法。

公眾可透過參與機械人互動體驗,了解業界創科應用。
公眾可透過參與機械人互動體驗,了解業界創科應用。

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相信,是次展覽將可向公眾展現建造業從傳統方法轉型智慧永續的成果。他又表示,「今次這個活動是推動創新的催化劑,展示了機械人技術如何提升工地安全、應對勞動力短缺問題,並支援高齡化勞動力。要充分實現這些效益,業界必須專注於供應商與承建商之間的協作、機械人工作流程的無縫整合,透過如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CITF)等措施來應對高昂的投資成本,並培育具備技能的人才,以推動未來的發展。」而議會將在12月再辦建造創新博覽會,屆時將展示更多業界創科技術,促進交流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