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 开创业界人机协作新篇章

更新时间:08:00 2025-08-07 HKT
发布时间:08:00 2025-08-07 HKT

香港基建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建造业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随著全球创科日趋普及,建造业议会日前(31/7)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首办「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为期三天的展览展出逾20部机械人,透过展示科技「落地」成果,让业界专业人士、研究人员、投资者和公众参与,共同见证建造业界的技术发展与未来。

刘俊杰工程师(前排左四)、周蔚(前排左五)、何安诚教授工程师(前排左三)、郑定寕工程师(前排右四),以及一众嘉宾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讲者合照。
刘俊杰工程师(前排左四)、周蔚(前排左五)、何安诚教授工程师(前排左三)、郑定寕工程师(前排右四),以及一众嘉宾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讲者合照。

建造业议会(议会)致力推动创新求变,积极为业界寻求和引入创新科技,借此提升工地安全和工程项目生产效能。议会今年首办「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并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并以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为内地主办单位,连月来携手举办不同比赛,获业界公司及学界队伍积极响应参与。

以创科转型提升业界效率与安全

开幕礼由香港建造学院院长杨文武博士率领一众学生,穿戴动力外骨骼,与机械人表演八段锦。
开幕礼由香港建造学院院长杨文武博士率领一众学生,穿戴动力外骨骼,与机械人表演八段锦。

为期三天的「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由「建设未来︰建筑机械人」论坛揭开序幕,主礼嘉宾包括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工程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周蔚,以及全球顶尖机械人专家齐集西九戏曲中心茶馆剧场,分享他们对建筑机械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见解。开幕礼由香港建造学院院长杨文武博士率领一众学生穿戴外骨骼,与机械人表演八段锦,贯彻建造业推动健康文化,提升业界安全意识的同时,更象征传统匠人精神与创科融合,迈向建造新纪元。

何安诚教授工程师表示人机协作模式将是业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何安诚教授工程师表示人机协作模式将是业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议会主席何安诚教授工程师在致辞时表示,「是次比赛和展览为议会首次与内地合作伙伴,粤港澳智慧建造产业发展联盟共同主办,成功吸引逾100支队伍参赛,展示人工智能和建筑机械人技术。透过促进与大湾区的产业合作和知识交流,旨在建立支持建筑机械人全生命周期实施的生态系统,将国内的创新技术结合香港优势,将这些创科成果展示国际。」何安诚同时认为创科发展有效针对业界痛点,并认为人机协作模式将会是业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例如焊接机械人和切割机械人的使用,前者可以将S960高强度钢材省时而稳固地焊接,后者就可以进行精准切割,大大提升工程效率和安全性。他又透露议会现时积极鼓励业界中小企数码转型,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建造业创科基金(CITF)拨款,又开办「S960高强度钢焊接机械人操作证书」课程和「人工智能与建造」大师级课程,为建造业培育优秀人才。

把握机遇打造香港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械人等创新科技为建造业带来革新转型,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工程师致辞时表示,CITF自2018年起处理的成功申请个案和金额逐年增加,特区政府未来将会继续支援和引领业界实现智能建造,进一步巩固香港在全球智能建造的领导地位。

至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周蔚提到,很期待粤港澳三地加强产学研各方合作,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开拓等方面紧密联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让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

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益

展览一连三日,展出超过20部机械人,包括油漆机械人、机械狗、无人机等,让业界及公众了解机械人技术如何「落地」应用。
展览一连三日,展出超过20部机械人,包括油漆机械人、机械狗、无人机等,让业界及公众了解机械人技术如何「落地」应用。

建造业议会今年首办「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为隆重其事,议会特意将戏曲心中庭「改造」成充满活力的展览厅,向公众展示15多家公司的机械人解决方案,以及部分在7月初胜出比赛的机械人,当中包括在「建筑机械人挑战赛」获得冠军的英基港岛中学团队所研发的机械车。团队代表指因应工地有楼梯、斜坡、以及崎岖不平的路面,故此特意为机械车配备特殊轮胎,配合车上装设可以侦测突发情况的人工智能系统,使之可以轻松穿越复杂多变的工地环境,有效提升从业员的安全和工程项目效率。

英基港岛中学团队研发配备特殊轮胎、可适应工地复杂多变环境的机械车夺得「建筑机械人挑战赛」冠军。
英基港岛中学团队研发配备特殊轮胎、可适应工地复杂多变环境的机械车夺得「建筑机械人挑战赛」冠军。

展示厅中亦展示了喷漆机械人、混凝土振捣机械人、钻孔机械人、机械狗、以及针对隧道等密闭空间而设的无人机等,让业界专业人士和大众了解机械人技术如何应用在实际情境,例如钻孔机械人可以根据操作员在BIM(建筑信息模拟)图则设定,一日内准确无误完成300个钻孔;而针对隧道等密闭空间设计的无人机除可负载45公斤,更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隧道勘测工作。此外,参观者亦可以透过互动游戏,体验尖端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建造方法。

公众可透过参与机械人互动体验,了解业界创科应用。
公众可透过参与机械人互动体验,了解业界创科应用。

议会执行总监郑定寕工程师相信,是次展览将可向公众展现建造业从传统方法转型智慧永续的成果。他又表示,「今次这个活动是推动创新的催化剂,展示了机械人技术如何提升工地安全、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并支援高龄化劳动力。要充分实现这些效益,业界必须专注于供应商与承建商之间的协作、机械人工作流程的无缝整合,透过如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CITF)等措施来应对高昂的投资成本,并培育具备技能的人才,以推动未来的发展。」而议会将在12月再办建造创新博览会,届时将展示更多业界创科技术,促进交流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