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事| 第八屆建造業義工嘉許禮 建義勇為回饋社會 總服務時數近23萬小時
發佈時間:08:00 2025-07-18 HKT

建造業界傳承魯班先師智慧技藝,肩負建設香港的重任,而魯班先師「惠澤社群」的精神亦啟發著無數從業員,在工餘時間投身義務工作,關懷社會弱勢社群。建造業議會(議會)本月13日於九龍灣建造業零碳天地舉行「建造業義工嘉許禮2025」,嘉許禮由渠務署副署長李康年任主禮嘉賓,與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以及一眾參與者見證和表揚業界義工及機構的無私貢獻。今年計劃參與義工總服務時數再創新高,足證「建義勇為」和魯班精神早已植根業界並發揚光大。
承傳魯班先師的精神,議會早於2016年推出建造業運動及義工計劃(CISVP),鼓勵業界從業員積極參與義工服務,以自身專長回饋社會。CISVP翌年再推出「建造業義工獎勵計劃」(獎勵計劃),鼓勵更多業界員工成為義工及建立公司義工團隊,透過各種行善義舉,發揮「建義勇為」的精神。今年計劃踏入第八屆,獲61間建造業機構,包括政府部門、發展商、承建商、分包商、工會及業界人士組織義工團隊參與,並有18間社福機構共襄善舉,參與義工人數超過28,000人,總服務時數亦接近23萬,較去年增加 6,000小時,成績令人鼓舞。
建義勇為 發揚魯班精神

渠務署副署長李康年致開幕辭時,感謝所有義工無私的付出和作出的貢獻,並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讚揚建造業從業員秉持「建義勇為」精神,積極參與義務工作。以熱情和專業改變公眾對行業的刻板印象。讓社會看見建造業不僅起樓搭橋」,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致辭時感謝業界員工及各大機構鼎力支持。「CISVP每年舉辦不同類型的運動及義工活動,例如為魯班飯行動、捐血日、郊野公園遠足植樹日等,藉此團結業界和促進從業員的身心靈健康。『施比受更有福』,我樂見越來越多業界機構響應,鼓勵同事加入義工行列,傳承魯班先師『惠澤社群』的精神。」
正向循環 薪火相傳
本屆「卓越建造業義工」金獎得主為利比有限公司的助理董事詹詠珊。她從中學時期已積極參加學校的社區服務大使計劃、女童軍活動、及後成為女童軍領袖,多年來一直身體力行,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回饋社會。問及詹詠珊多年來堅持擔任義工的信念時,她堅定地表示,「我覺得生活中除了工作、照顧和陪伴家人外,當自己有能力時就應該去服務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她續指,「義工服務的過程不止是服務他人,更是培育下一代,幫助他們發揮和發掘自身優點潛能,鼓勵他們積極回饋社會,形成一種正向循環的傳承效應,薪火相傳。」

2024年4月,憑藉詹詠珊豐富的義工經驗,並在公司的支持下成功為公司籌組首支義工團隊,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轉化為可持續的實踐方案。義工隊成立首年即開展多個深具意義的活動,其中「麥當勞叔叔之家 – 觀塘家舍關懷計劃」迄今已完成兩次服務,累計30小時服務時數,惠及40人次患頑疾的病童與家屬。
勿以善小而不為

詹詠珊表示,由於位於觀塘的麥當勞叔叔之家為利比有限公司所負責的一個工程項目,所以每次帶領義工隊探訪時都有一份特別的親切感,而她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同事們都感受到住宿小朋友對生命的熱愛。「義工服務其實不一定會改變到他人的處境狀況,更加不代表你做了一件好偉大的事情。但你作為一個義工,每一句說話、每一次耐心聆聽、每一個擁抱都可能正在『以生命影響生命』,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都會慢慢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人,亦會以一個積極正面的態度立身處世,為社會作出貢獻。」
攜手協作 1+1大於2
建造業界從業員擁有專業的工程知識,而社福界就擁有地區網絡和服務經驗,兩者善用各自的專業和資源,必能產生1+1大於2的協同效應。由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港燈)及安徒生會南丫島中心(安徒生會)組成的團隊,其協作項目「暖Love Love行動」,除了為島上的獨居長者和弱勢社群提供適切支援,更為南丫社區送上溫暖與關愛,今年榮獲「優秀社福機構協作」金獎。

負責統籌這個協作項目的港燈經理(安全、健康及環境)盧耀倫(Angus)及港燈工程建設科總經理陳樂文異口同聲 表示,南丫發電廠已經營運超過40年,不僅是南丫島上的重要企業,更是南丫一分子,故此為社區出一分力絕對是理所當然和義不容辭。協作項目名為「暖Love Love」行動,因為他們服務的南丫島居民,既有本地人,亦有外地人,中英混合的名字是希望他們透過這個行動感受到溫暖和愛。至於行動的具體內容,Angus指,「港燈與安徒生會一直有合作,直到去年開始希望深化彼此合作計劃內容。我們因此透過『暖Love Love』行動搭建一個可持續的義工平台,讓資源更有效、更有系統地流向最有需要的長者和家庭。」安徒生會南丫島中心主任孔嘉鴻(Steve)就表示,「我們把港燈的資源結合安徒生會在南丫島上建立多年的社區網絡,為老友記提供最貼身的支援,令義工服務不再是一次性探訪,而是建立起持續的社區連結。」
互動互信 互助互愛

不少長者因長期缺乏社交活動,對外界反應難免冷淡,遇到陌生人更是充滿戒心。Angus與一眾港燈義工笑指當初為區內長者提供服務的結果都是「食檸檬」,難免有感自己空有專業知識卻不能盡展所長。Steve說到,「最大的挑戰是需要時間與耐心打開長者心扉,與他們建立互信關係。我們在進行義工服務前會安排前期溝通,家訪和社工輔導等不同方式,讓義工更自然而然地融入他們生活中。」Angus則指,「透過安徒生會的前期引導與簡介,我們的義工逐步與受惠長者建立信任,了解長者心理需要,又會為他們提供家居電力建議,加強互動技巧,從『幫助』轉化成『陪伴』。」
港燈義工擁有工程背景和相關知識能力,能提供專業可靠的家居檢查、維修支援與教育活動;安徒生會則擁有成熟完善的地區網絡,能連結社區資源,理解居民需要和建立信任,兩者「各取所需」,成為牢不可破的緊密合作夥伴,成功為南丫島上的居民提供最適切的關懷與服務,令每一次義工活動和探訪都不是點到即止,而是具深度與延續性的計劃。兩大機構亦承未來將會持續優化改善整個運作機制,從南丫島出發,將正能量傳遍香港每一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