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年藝術史謎題有望解開  英學者揭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身份

更新時間:08:24 2025-10-16 HKT
發佈時間:08:24 2025-10-16 HKT

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歷經360年仍真相未明,畫中少女的真實身分近日或有新突破。英國著名藝術史學家安德魯·格雷厄姆—狄克遜(Andrew Graham-Dixon)在新書中提出最新推論,指畫中少女極可能是維梅爾贊助人家庭的女兒,或為當代宗教與藝術交會的象徵。

據《泰晤士報》及《紐約郵報》報道,格雷厄姆—狄克遜在其新作《Vermeer: A Life Lost and Found》中指出,維梅爾在約1665年創作這幅畫時,主要為荷蘭戴爾夫特的贊助人皮特·克萊斯佐恩·范魯伊芬(Pieter Claeszoon van Ruijven)及其妻子瑪麗亞·德克努伊特(Maria de Knuijt)服務。這對夫婦是17世紀新教異端「雷蒙斯特派」(Remonstrants)的虔誠信徒。學者推測,畫中佩戴異國頭巾與珍珠耳環的少女,極可能是他們年僅10至12歲的女兒瑪格達蓮娜(Magdalena)。

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歷經360年仍真相未明。
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歷經360年仍真相未明。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現收藏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內。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網頁截圖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現收藏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內。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網頁截圖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現收藏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內。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網頁截圖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現收藏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內。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網頁截圖

格雷厄姆—狄克遜認為,這幅畫或繪於1667年前後,當時瑪格達蓮娜約12歲,正值按照雷蒙斯特派分支「Collegiant」教義進行信仰確認的年齡。「她可能是以抹大拉的馬利亞為象徵形象,被父母委託維梅爾紀錄下這個神聖時刻。」他又指,維梅爾本人與這對夫婦關係密切,亦曾參與宗教聚會,其創作深受其宗教思想啟發。

不過,學界對這一說法意見不一。藝術史作家魯思·米林頓(Ruth Millington)指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肖像畫,而屬於「tronie」類型,即描繪想像人物的練習畫。「它的魅力正在於神祕感——畫中少女並非特定人物,而是理想化的存在。」

同名小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崔西·謝瓦列(Tracy Chevalier)亦認為,這幅作品的迷人之處在於留白,「觀者永遠無法確定她在想什麼、感受如何,這種未知讓藝術長存。」

儘管新理論引發熱議,但專家普遍認為,維梅爾這幅傑作之所以歷久彌新,正因其兼具神聖與人性的曖昧氣質。少女究竟是現實人物還是藝術理想的化身,恐怕仍將是藝術史上無法完全破解的辯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