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評價改革破冰 實踐成果首獲博士認證|聚焦哈工大

更新時間:12:25 2025-11-19 HKT
發佈時間:12:25 2025-11-19 HKT

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內地頂尖「雙一流」高校之一,以航天、機械人等硬核科技支撐國之重器。開此專欄,意在向香港各界展現其科研實力與育人成果,搭建交流橋樑。

哈爾濱工業大學近日迎來首位以實踐成果通過博士答辯的畢業生,在9月舉行的畢業典禮上,卓越工程師學院博士生魏連峰從校領導手中接過優秀博士實踐成果證書。這是學校大力推進學位評價改革、加力培養卓越工程師而推出的一項重大舉措。

魏連峰在答辯中。
魏連峰在答辯中。

魏連峰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哈工大在讀博士生,也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究員、省部級領軍人才。這位已在核工業領域深耕17年的技術專家,2021年選擇「回爐再造」,進入哈工大首創的卓越工程師學院攻讀工程博士。其博士課題直接對接兩個國家重大項目,聚焦真空激光焊接工藝開發,成功解決燃料元件焊接工程難題。這種以實際工程成果取代傳統論文的評價模式,實現了「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去」的人才培養閉環。

這場教育變革的深層意義,在於打破「唯論文」的桎梏。今年元旦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首次明確實踐成果可作為學位授予條件,而哈工大在2022年就已先行先試。從儀器科學學院碩士生朱澳成為首位以實踐成果答辯的專業碩士,到魏連峰完成博士層級突破,這套以創新價值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正逐步完善。

推動創新的關鍵引擎

改革成功關鍵在於產教深度融合。魏連峰的培養採取校企雙導師制,校內導師陳彥賓教授側重理論指導,行業導師王叢林研究員聚焦工程實踐。校企團隊從課程設計到課題選擇全程協作,使人才培養精準契合產業需求。目前哈工大已與60餘家行業領軍企業建立聯培機制,行業導師規模達1800餘人,更創新成立全國首個研究生導師發展中心。

這股改革浪潮正持續擴散。今年9月,由哈工大牽頭的「中國—上合組織博士生培養創新中心」迎來首批120名博士生,聯合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頂尖機構,構建國際化產教融合新生態。正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宗影影所言,高校要成為「產教融合機制構建者、人才培養樞紐創新者、學位評價改革先行者」。

魏連峰畢業後將繼續擔任校企合作橋樑,這正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生動註腳——學位榮譽不止來自學術突破,更源於對國家發展的實質貢獻。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這種扎根實踐的育才模式,或將成為推動創新的關鍵引擎。

文: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媒體中心記者商艷凱、李雙余

延伸閱讀:

哈工大自主智能班 培育未來科技領軍者|聚焦哈工大

內地升學 多元化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