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研縮結算周期至T+1 未提下調股票印花稅 業界:爭取適時再檢討
發佈時間:12:15 2025-09-17 HKT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在《施政報告》公布,將透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加強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以及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等,但未有提及關於證券界期待的下調印花稅措施,有業界人士表示,將爭取在適當時機再檢討相關措施。
助中概股以港為首選回歸地
李家超表示,將進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上市規定;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以及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他又提到,本港股票市場保持強勁,恒生指數自年初已上升逾兩成,每日平均成交額接近2,500億元,較去年接近翻倍。新股集資額至8月底累計逾1,300億元,按年多近6倍,位列全球第一。
相關文章:施政報告2025丨完善主板上市機制 消息:年底前諮詢放寬上市門檻
吸引更多東南亞公司第二上市
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方面,政府會積極爭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港設立辦事處,港交所亦會與東南亞的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更多東南亞發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並鼓勵更多資產公司在當地發行產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場。
陳志華:未減印花稅無「失望」
對於今次《施政報告》沒有再提減股票印花稅。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由於減印花稅有助提升市場流動性及吸引國際資金,該會當然希望政府會繼續檢視印花稅等交易成本,但是對今次《施政報告》沒有減股票印花稅的措施並不會「失望」,反而期望能透過業界研究和數據,向政府提供具體建議,爭取在適當時機再檢討相關措施。
關於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 T+1。陳志華指出,該會支持香港研究及推行 T+1,認為主要好處包括,降低交易對手及結算風險、縮短資金與證券佔用周期;與多個主要市場接軌,提高國際競爭力;並可提升交易效率及資本使用率。
他續指,實行T+1同樣將面臨挑戰,包括系統及基建升級、交易結算時間安排、跨時區和跨境交易的同步問題,以及券商、托管銀行和基金公司的運作改變(例如交收、交付指令及現金管理。該會的立場是支持相關部門和機構在全面評估後,並與市場參與者充分諮詢並採取分階段實施的前提下推行。
他還強調,港交所與監管機構的諮詢是必要步驟;業界願意配合提供技術與運作層面的意見,並參與測試與過渡安排。
東南亞企業有來港上市需求
至於吸引東南亞企業來港第二上市方面。陳說,由於區域經濟成長、企業國際化意願提升,以及不少東南亞公司正尋求以香港作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跳板,加上香港的語言、時區和與中國內地的緊密的商業聯繫,香港對東南亞發行人具天然吸引力,所以認為東南亞市場對來港上市的需求具實質潛力。
他還提及,與中東情況不同的是,東南亞與香港在經貿、制度和法律文化上更接近,且有較多中資或中國相關供應鏈關係,相較於中東企業,成功吸引東南亞發行人的機會相對較高。當然,能否成事仍視乎發行人對估值、市場深度、監管便利性和成本的綜合考量。他還說,本會支持港交所加強與東南亞交易所的合作、與區內監管機構及中介機構建立更緊密聯繫,一同推動更多東南亞企業選擇香港第二上市或主板上市。
澳洲會計師公會:縮短結算期增競爭力
另一方面,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梁祐庭回覆查詢時認為,股票印花稅於現階段在一個合適的水平,本次施政報告建議中,本會是沒有積極建議減免印花稅,與政府施政報告一致,在提出持續強化股票市場方面,其他如結算措施等會更有用。他續指,海外股票市場如美國,已經從2024年起就開始實行T+1結算,而T+2結算在香港已實行了一段時間,雖然本港實行T+1結算技術層面仍有不少方面還需克服,但相信縮短結算期會為投資者提供便利,提高整體市場競爭力。
if椰子水品牌上市反映區內潛力
至於吸引東南亞企業來港第二上市方面,梁祐庭則指出,政府與港交所正積極向東南亞及中東地區推廣香港的資本市場,證明市場需求是存在的,例如if椰子水品牌的上市案例,便反映出這些地區的潛力,預期未來將會有當地企業陸續來港上市。
惟他亦坦言,相較於內地,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企業來港上市的數量仍屬有限,這並非因為政府推廣不足,而是內地本身擁有更多具備條件、適合來港上市的企業。因此雖然拓展新市場是重要方向,但相信內地企業仍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主要來源,本港需要保持吸引不同地區企業來港上市的現實的預期。
施政報告2025.持續更新
相關文章:施政報告2025丨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 推動代幣化交易 OSL:政府積極回應市場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