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無線感測晶片「一哥」申港上市 琻捷電子背靠「寧王」
發佈時間:09:48 2025-09-10 HKT

《星島環球網》報道
9月5日,港交所官網顯示,琻捷電子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琻捷電子」)首次遞交招股書,擬於其主機板掛牌上市,聯合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國際。
招股書顯示,琻捷電子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高性能汽車級晶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以2024年營收計,琻捷電子位列全球無線感測SoC(即係統級晶片)第三,也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無線感測SoC公司。 2022-2024年,該公司總營收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3.0%。
根據港交所揭露的最新消息,今年前8個月,港股新股融資總額年增近6倍,赴港上市已成熱潮。若琻捷電子順利掛牌,將為這股熱潮再添一把火。
龍頭優勢,市場前景看好
琻捷電子前身為「寧波琻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李夢雄博士協同復旦校友創辦,2015年成立之際註冊資本為100萬元。
2018年,琻捷電子開始實現用於汽車OEM(即原始設備製造商)的首款國產胎壓監測系統晶片(TPMS SoC)大規模量產。 2021年,通用感測器介面晶片(USI SoC)和世界首款電池壓力感應器(BPS)量產,業務延伸至新能源場景。
截至2022年,該公司累計生產搭載於汽車OEM車輛的胎壓監測系統晶片500萬顆,以及通用感測器介面晶片100萬顆。2024年,汽車級晶片年出貨量躍升至7,000萬顆,同時藍牙低能耗胎壓監測系統(BLE TPMS)及超音波感測晶片相繼量產。
業界普遍認為,汽車無線感測SoC將上述晶片與車載感測器融合,可即時擷取電壓、電流、阻抗、胎壓、溫度、濕度、加速度、氣體濃度等關鍵參數,已成為智慧網聯汽車的核心硬體。
市場層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5-2030年,全球無線感測SoC的市場規模將由人民幣70億元增長至5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8.7%;同期中國無線感測SoC的市場規模由25億元增長至26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0.2%。其中,汽車無線感測SoC的細分全球規模將由36億元成長至27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0.5%;而中國的市場規模則可望從14億元成長至16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4.4%。
競爭格局方面,2024年,全球無線汽車感測器SoC的市場規模約達29億元,前五名供應商合計佔70.4%的市場份額。琻捷電子當年實現無線汽車感測SoC收入為2.09億元,在該細分賽道排名全球第三,市佔率7.3%,但與第一名(30.4%)和第二名(22.4%)相比仍有顯著追趕空間。
收入高增,仍難掩虧損隱憂
業績方面,2022-2024年,琻捷電子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04億元、2.24億元、3.4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83.0%;同期毛利率分別為15.4%、16.6%、20.3%,同樣處於持續提升的階段。2025年上半年,其錄得總收入1.57億元,年增27.1%,毛利率則進一步提升至27.1%,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3.1個百分點。
依業務結構分,琻捷電子的智慧輪胎感測SoC一直是業績貢獻主力,同時電池監測系統晶片、通用感測器介面晶片收入也在快速成長。今年上半年錄得的1.57億元收入當中,智慧輪胎感測SoC佔比達58.2%,通用感測器介面晶片、電池監測系統晶片分別佔25.2%、15.7%。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琻捷電子的業務已涵蓋中國前十大汽車OEM,在官方網站上該公司也揭露合作夥伴包括瀟柴、國軒高科、欣旺達等企業,但從收入貢獻來看,其相當一部分收入還是來自少數主要客戶。數據顯示,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1.2%、35.6%、52.1%及46.8%,其中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15.4%、9.2%、25.2%及22.9%。
不過,該公司維持了較高的客戶留存率。 2022-2024年,其關鍵客戶留存率分別為92.3%、97.6%及93.8%,同期關鍵客戶的淨收入留存率分別為113.0%、231.3%及159.0%,主要得益於若干智能輪胎感測SoC及159.0%,主要得益於若干智能輪胎傳感SoC及159.0%,推動式驅動器驅動器通用關係式設計,驅動器相關晶片相關晶片的生產量,推動公用晶片來實現通用關係式,驅動晶片相關晶片。
但是,琻捷電子迄今仍處於累積虧損狀態。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總虧損13.02億元。招股書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公司正處於快速成長的無線感測SoC產業中拓展業務及營運的階段,且不斷投入研發,短期內可能持續產生淨虧損。 「我們可能在近期無法實現或其後維持獲利。」公司表示。
估值36億,吉利等大鱷參投
截至2025年6月30日,琻捷電子的汽車感測SoC累計出貨量達到1.64億顆,且無線感測器SoC已安裝在40多種車型上。所處賽道及自身業務的快速成長,促使其如今啟動赴港上市計畫。
自成立以來至上市前夕,琻捷電子累積完成8輪融資,其中上一輪為2024年11月完成的D+輪融資,投後估價36.35億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目前公司的股東包括中國誠通混改基金、經緯創投、晨道資本(寧德時代的私募股權投資平台)、尚頎資本(上汽集團)、吉利、中國國新、廈門建發投資、海望、廣發信德、三一重工、廣汽資本等。
目前琻捷電子尚處於遞錶階段,未來能否成功過會及估值情況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同業比較來看,地平線機器人2024年10月上市,目前本益比(TTM)約63.43倍,總市值超過1,400億港元;黑芝麻智能稍遜一籌,目前招銀國際預測其2030年本益比22.5倍。
除了琻捷電子,目前已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的科技公司還有雲跡科技、滴普科技、希迪智駕等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