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置地稱拒絕「規模焦慮」嚴守投資原則
發佈時間:09:45 2025-08-28 HKT

尚在下行的房地產市場,去庫存、降負債仍是房企主旋律。
繼萬科、保利相繼披露業績後,華潤置地(1109)也在8月27日早盤前發布了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總營收同比增長19.9%至949.2億元、股東應佔凈利潤118.8億元,同比增長16.2%,但受開發銷售業務影響,核心凈利潤同比下滑6.6%至100億元。
華潤置地上半年的資金流動性也因此略顯收緊態勢,綜合借貸規模同比提高了8.14%,但同期現金則同比減少9.8%,。
但這並未影響華潤置地的投資節奏,在上半年拿地金額已逾320億的情況下,這家央企頭部房企8月份再度砸下244.7億重金在上海高調搶地,同時宣布將有14.26億元資金用於中期分紅。
對於接下來的拿地安排及融資計劃,8月27日晚間,華潤置地相關負責人回覆《星島》記者稱,公司將拒絕「規模焦慮」,嚴守投資原則,精準有效投資儲備優質資源。
543億重金擴儲 華潤不做「包租公」
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發展模式被打破重構,隨著開發銷售型業務營收利潤大幅減少,曾經因投資周期較長賺「慢錢」而被「嫌棄」的經營性業務,如今卻成為不少房企利潤的主要來源,華潤置地也同樣如此。
從業務組成來看,2025年上半年華潤置地開發銷售型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5.8%到743.6億元,仍佔總營收比重為78.3%,毛利率也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至15.6%,但該項業務核心凈利潤卻同比下滑23.8%至39.8億元。
同期,華潤置地經常性業務收入205.6億元,同比微增2.5%,雖然佔總營收的比重僅有21.7%,卻在70%以上的毛利率拉動下,貢獻了60.2億元的核心凈利潤,佔總利潤比值達60.2%。
華潤置地方面表示,在開發業務收縮與商業項目出表的轉型背景下,開發銷售型業務發揮了業績貢獻基本盤的作用,但經營性不動產業務作為業績增長引擎,持續貢獻穩定現金流與利潤。
換言之,未來華潤置地不會就此轉型「包租公」,而是繼續為開發銷售業務儲備貨源,通過各項業務的協同,為其穿越周期、持續增長提供保障。
《星島》記者了解到,2024年華潤置地全年新增29宗土地,權益拿地金額526億元,同比分別下滑57.35%、52.91%;但2025年上半年卻已豪擲322.8億元拿下18宗地,擴儲148萬平方米,權益拿地金額同比大增近八成。
8月初,華潤置地再次宣布以244.7億元的聯合總價拿下上海兩個土地項目,創下2025年全國單次拿地金額紀錄。
按權益金額算,從年初至今華潤置地已累計在全國砸下了543億元買地,已超過去年全年拿地金額。
事實上,華潤置地並非逆周期加碼土地市場的個例。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Top10房企新增貨值佔百強房企總量的73%,創下近年集中度新高。以金茂、濱江、綠城、建發等為代表的央企國企均為「拿地積極分子」,僅少數頭部民營房企選擇性參與,而央國企主導的土地市場,或預示著未來行業洗牌將更為劇烈。
華潤置地向《星島》記者表示,上半年新獲取項目表現穩健,超預期達成目標;但存量項目去化仍面臨一定壓力,對此不會盲目追求低價處置。未來會保持相對高效的開發節奏及合理的去化速度,確保新獲取項目的盈利能力,兌現整體投資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頗具城市更新管理經驗的執行董事徐榮出任華潤置地總裁,外界猜測華潤置地或將借此發力城市更新領域,獲得更多核心城市的優質土儲。
據研究機構合一城市數據,目前華潤置地在深圳大本營擁有多個正在開發的城市更新項目,如羅湖湖貝舊改、龍崗下李朗舊改等,規模位列深圳房企前茅。
但鑒於城市更新項目整體開發難度大、周期較長,且涉及拆遷賠償等問題,前期大筆投入也往往容易加重房企資金流動性問題,引發市場擔憂。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華潤羅湖湖貝城市更新項目就存在停發拆遷過渡費情況,今年5月仍有網友在網上表示,該項目已拖欠拆遷戶數月過渡費,擔心會爛尾。
半年再借211億 四成利潤付利息
上半年拿地規模大增,加之核心凈利潤下滑,使得華潤置地手中的現金有所減少。截止2025年6月末,華潤置地同期現金及銀行結存約1202.4億元,同比減少了9.8%。
為避免資金流動性受影響,同時降低融資成本,上半年華潤置地曾通過發行中期票據獲得115億元的融資,且票面利率區間為1.9%-2.2%,期限均為3至5年。
另外,華潤置地還通過資產抵押共獲得了1298.2億元的融資額度,期限從3年到23年不等。截至2025年6月末,該貸款額度余額約為1017.1億元,即期內使用了281.1億元的貸款額度。
上述兩項融資動作,為華潤置地帶來了近300億的資金。
據此,截至2025年6月末,華潤置地的綜合借貸規模約為2812.7億元,同比增加211.52億元,增幅約8.14%,而加權平均融資成本約為2.79%,較2024年底的3.11%下降32個基點。
現金減少、債務增加,華潤置地截至2025年6月末的凈有息負債股東權益(包括少數股東權益)比率較2024年底的31.9%上升了7.3個百分點,約為39.2%。不過,得益於融資成本的降低,上半年華潤置地的利息支出反而減少7.15億元,同比降幅14.07%,但仍高達43.65億元,占核心凈利潤的比重為43.65%。
《星島》記者發現,通過一番債務騰挪操作後,華潤置地的債務結構也有所調整。
截至2025年6月末,華潤置地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及其他借貸、中期票據總計約616.16億元,佔比約21.91%,較2024年同期的694.45億元減少78.29億元。同時,一年後到期的銀行及其他借貸、優先票據、中期票據總計約2196.53億元,同比增加了289.8億元,增幅約15.2%。
對於接下來是否還有其他融資計劃,華潤置地方面表示,會審慎使用財務槓桿的作用,不會通過擴大負債規模來提高財務槓桿。「我們將通過更加精益化的融資管理,持續不斷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財務彈性。」
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華潤置地已鎖定2514億元已簽未結開發營業額,其中1595億元計劃於今年下半年結算,全年開發業務的結算收入確定性高,為業績增長提供保障。
中期業績披露後,8月27日華潤置地的股價開盤後一度漲逾3%,但卻高開低走,截至當日收盤,華潤置地股價30.4港元/股,跌幅2.25%,總市值2167.81億港元。
《星島環球網》見習記者黃冬艷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