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癌症新症近3.8萬宗按年增7% 防癌會委員:癌症未見年輕化 預防可從三方面著手

更新時間:10:47 2025-11-05 HKT
發佈時間:10:47 2025-11-05 HKT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日前公布最新癌症統計,本港2023年錄得37953宗新增癌症個案,按年增加7%,其中肺癌新症有6111宗,居常見癌症首位,約佔總數16%。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委員戴燕萍表示,升幅符合預期,未觀察到癌症年輕化趨勢。

戴燕萍今(11月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根據癌症資料統計數據,此次升幅百分比與往年相若,主要反映人口增長與老化趨勢。2020年至2022年間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數字略有波動,而2023年數據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顯示升幅趨於穩定。

戴燕萍解釋,癌症發生與年齡老化密切相關,隨年齡增長,細胞變異機率隨之提升。加上人口基數擴大,患癌數字自然增加。此外,環境因素、生活習慣改變,以及醫學進步與市民健康意識提升,促使更多早期癌症透過預防檢查或篩查被發現,同為確診數字上升的原因。

乳腺癌發病宗數上升

數據顯示,乳腺癌發病宗數顯著上升,連續兩年超越大腸癌,成為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常見癌症。女性侵襲性乳腺癌新症按年增加7.8%,達5585宗。2023年整體癌症新症中,女性患者多於男性,且過去10年間男性標準化發病率微幅下降,女性則呈上升趨勢。戴燕萍分析,此現象與乳腺癌確診數持續增加有關。由於乳房與甲狀腺屬體表器官,病變較易被察覺;相比之下,男性常見的肺癌與腸癌多屬內臟病變,需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

她進一步指出,女性普遍對健康較為關注,積極參與預防檢查,有助早期發現病變。乳腺癌成因除個人或家族病史、年齡等不可變因素外,亦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包括遲婚、遲生育、飲酒、缺乏運動、精神壓力等,均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此外,飲食西化可能攝取較多動物性脂肪,亦可能影響荷爾蒙平衡。

三方面著手預防癌症

另外,早發性癌症患者(25至49歲)約佔整體癌症的12%,共4500宗。戴燕萍稱,早發性癌症主要指50歲以下患者,以乳腺癌與甲狀腺癌為主,其增長幅度與50歲以上族群相近。整體而言,癌症發病中位數仍維持於60多歲,報告中未見年輕化趨勢。

戴燕萍建議,癌症預防可從三方面著手:改善生活習慣,如不要吸煙和飲酒、注意飲食均衡,多做運動;接種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與肝癌等;定期做檢測,如大腸癌篩檢與子宮頸抹片檢查,以達早期發現與治療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