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貨機墮海|打撈工作存多項挑戰 專家料前期準備需時至少兩天
發佈時間:10:50 2025-10-24 HKT
阿聯酋航空貨機日前在香港國際機場衝出跑道,斷開兩截,正等候打撈及移離。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任主席司徒家成今日(24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整個打撈過程涉及多個複雜的技術環節及潛在風險,預計單是前期準備工作便需時至少兩天,打撈時亦要留意天氣及潮汐變化。
司徒家成稱,首要任務是確認燃油是否用盡,如仍有燃油要安全移除,以防在吊運過程中因輸油管破裂而導致燃油洩漏,造成環境污染;打撈船需在近岸淺水區作業,有機會潮退而擱淺;雖然飛機在水面上看似斷開兩截,但水下的連接情況仍是未知之數。潛水員必須下水進行詳細勘察及拍攝,評估殘骸的結構完整性,以制定最安全的吊運方案。
他又指,現時經常懸掛強烈的季候風信號,因為大風會嚴重影響大型起重工作的穩定性及安全性。他估計殘骸多數會吊上岸邊,然後再安排運輸作進一步調查。起吊初期,團隊會先將殘骸輕微升起,觀察其穩定性及平衡,確保一切穩妥後才會繼續。
分工合作 兩船或同步起吊
對於廣州打撈局派出吊重能力達350噸及500噸的「南天翔」及「南天鵬」來港,司徒家成分析,這將視乎機頭及機尾兩段殘骸的重量而定,較重的部分會由500噸的起重船負責。他亦不排除兩艘船會「同步起吊」,但相關方案難度較大。他又指飛機在水中浸泡多日不影響專家的調查,因專家重點並非調查飛機的斷裂位,主要是調查肇事,即機頭的部分,即使受海水影響也只是少許鏽蝕,不影響調查。
詹永年:調查過程嚴謹 涵蓋多方領域
香港工程師學會航空分部副主席詹永年在同一節目表示,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附件13》的標準作調查,調查團隊除了分析「黑盒」數據,還會深入了解機組人員的飛行資歷、訓練記錄及事發時的身體狀況,與所有相關人士,包括機組人員、空管人員、目擊者等進行詳細會談;仔細檢查跑道、飛機殘骸及周邊設施,尋找任何物理證據,亦會檢視飛機的維修記錄、通訊記錄、天氣報告等多方面文件。他預計,首份初步報告將在事發後30天內提交,而詳盡的最終調查報告則預計需要一年時間完成。
相關新聞:
機場貨機墮海|兩死者10多家屬路祭 手抱嬰兒號角聲中愁雲慘霧
機場貨機墮海|內地打撈船「南天翔」及「南天鵬」陸續來港處理貨機殘骸 機管局料北跑道暫封數天
機場貨機墮海|打撈船人員為前期工作準備 廣州打撈局已非首次來港打撈殘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