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跨境消費易生爭議 港人遊泰租車被指「揩花」玻璃 硬食近4000元上限賠款

更新時間:10:21 2025-10-15 HKT
發佈時間:10:21 2025-10-15 HKT

消委會跨境消費︱不少港人喜歡外遊消費,消委會表示,近年接獲不少跨境消費的投訴,2022年接獲67宗有關投訴,2023年大幅升至297宗,至2024年回落至258宗,今年首9月接獲有關投訴177宗。消委會指,一旦發生跨境消費糾紛,礙於語言差異、法律制度不同,以及投訴程序複雜等因素,往往使消費者難以跨境追討。

消委會跨境消費︱跨境消費糾紛難追討

消委會與36個地區的消費者保護組織,包括日本、南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門及內地超過30個省市已經達成合作協議,建立投訴個案轉介機制。若本港消費者在上述地區與營運的商戶發生糾紛,可在返回香港後向消委會提出投訴,消委會可協助將個案轉介至商戶所在地的消保組織協助調停,相反亦然。

消委會︱泰國租車被指擋風玻璃有米粒大小崩花 遭索償近4000港元

港人封先生到泰國自駕遊,花費5,000泰銖(約 1,194 港元)訂購當地A公司5天的租車服務,合約列明,若租車人不加購指定保險公司的超級車輛碰撞險(SCDW)而車輛受損,最高自負額為16,050銖(約3832港元),惟並未提供汽車損毀的賠償收費標準及實際金額。還車時,職員指車頭擋風玻璃有一處米粒大小的崩花,要求投訴人賠償16050銖,即合約列明的自負額上限。

封先生質疑為何取車時未獲告知賠償收費標準,但因登機時間臨近,而且語言溝通困難,於是無奈付款。事後,他認為A公司未有在取車時提供完整的賠償或維修收費標準,卻於還車時徵收上限的高額賠償,懷疑涉及不良營商手法,於是回港後聯絡消委會,希望將個案轉介至泰國消費者委員會。在香港消委會與泰國消委會調停後,A公司願意安排全額退款,將款項退回付款信用卡帳戶,個案得以順利解決。

記者:郭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