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西沙路花園首個都市農場開幕 無菌種植沙律菜可即摘即食
發佈時間:14:30 2025-10-11 HKT
【都市農場/都市農業/漁農業】馬鞍山西沙路花園首個都市農場試驗項目今日開幕。農場以科技無菌種植沙律菜等作物,無落農藥,售10元至40元,可即摘即食。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楊碧筠表示,發展都市農業是特區政府《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重要策略之一,西沙路花園項目不會是唯一一個都市農場,「未來數年相繼落成的天水圍公眾街市和古洞北新發展區街市,都會在天台設都市農場,屆時在天台的收成 ,可以直送到樓下的菜檔、水果檔,現耕現賣。」
政府2023年公布《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目標在15年內,將蔬菜年產量由約15,000公噸,增至約60,000公噸;並在15年內把都市農場融入新發展市鎮和社區,蔬菜產量佔本地生產不少於1成。西沙路花園現代化都市農業試驗項目,是首個都市農場,為期五年。
預計兩年內回本料不會與街市競爭
營運方金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何敬賢表示,項目佔地約2千呎,一半用作種植,另一半用於銷售、參觀教學等用途。他指,農作物種子經嚴格挑選,來自本港、日本等地,會生產十種沙律菜,以及番茄、士多啤梨、青瓜等作物,每日產量約10公斤,各產品售10元至40元,可滿足區內200戶人需求,「例如我們有一種山葵菜,吃下去會吃出芥末味;又有一種叫牛油山菜,吃下去比較甜。(巿民)不會日日吃沙律菜,可能一星期吃一、兩次,應該不會(與附近街市)競爭。」
何提到,項目投資約一、二百萬元,以科技種植提升生產效能,預計兩年內回本,「植在普通地下,大概要45日(收成),用科技種植,大概20日已經可以有。」他補充,農場會每天開放,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
會續為業界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
楊碧筠在開幕禮致辭指,採用現代化室內種植系統的都市農場佔地不多,可讓消費者便利地購買最低碳、新鮮、優質的本地蔬菜,亦可舉辦各種教育活動,讓市民體驗當「都市農夫」滋味。政府日後在新發展區規劃階段,都希望加入更多都市農業元素,積極推廣這種適合城市人的耕作模式。
楊續謂,都市農場有效減少碳足跡,最近納入綠建環評的評估系統,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加入都市農場,「除了可支持香港農業發展,物業獲取綠建環評指定等級後,都可以申請總樓面面積寬免。」她亦說,政府會繼續為業界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推動都市農業以至本地農業整體可持續發展,以及產業多元化,「讓香港農友的努力耕耘,都可以在全港各個地方開花結果。」
記者:蕭博禧 攝影:陳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