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調查長者殘疾人士暫託服務 有職員態度冷漠 陳積志批:於心何忍!

更新時間:11:35 2025-10-09 HKT
發佈時間:11:35 2025-10-09 HKT

申訴專員公署今日(9日)公布完成對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暫託服務的主動調查,並對社會福利署提出25項建議。申訴專員陳積志引據社署數據指,長者暫託服務使用率只有50%至60%,殘疾人士暫託使用率只有10%至20%,且18區的使用率亦有明顯差異。公署建議簡化暫託服務的申請程序,包括檢視預先會面的必要性,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身體檢查等,並鼓勵暫託服務單位設立輪候名單,以便在有空缺時立即通知輪候名單上的申請人。

使用率最低地區反增暫託名額

陳積志指,18區的暫託服務有明顯差異,反映服務供應分布極不均,未能應對地區需求。以殘疾人士日間暫託服務為例,中西區的使用率持續為所有地區之冠,平均達60%,但自2018至19年度起,該區沒有增加任何名額;相反,使用率最低的南區、葵青區及北區,平均低於10%,卻分別新增6至12個名額。

有長者日間暫託服務單位年使用率是0%

陳積志又指,部分地區殘疾人士住宿暫託服務使用率長期低於10%,甚至低至0%,令人驚訝。他指,有長者日間暫託服務及殘疾人士住宿暫託服務單位數年年使用率為0%,而在社署跟進後,其使用率有大幅提升,質疑究竟是「唔鬧唔做」或是「事在人為」。他指出,所有服務單位都是接受社署的資助,是來自市民的公帑,有責任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優質服務。社署作為監管的一方責無旁貸,必須深切反省使用率極低的實際原因。

陳積志認為,社署應全面檢視服務名額的分布,以改善地區服務供應不均的情況。針對使用率有上升或下跌趨勢的地區,該署亦應了解原因並及早作出相應規劃。

申訴專員陳積志表示,公署透過隱蔽電話偵查發現,不少單位要求申請人在正式提出申請前親臨單位與職員會面,或由單位派員家訪,以評估申請人的身體及精神狀況,才決定是否收納,「有職員在電話中不正面回答是否有空位,而是要求會面評估」。陳積志指,如照顧者在數天後需使用服務,或遇上緊急情況要盡快使用服務,這些預先會面的要求無疑會令照顧者卻步,甚至令他們感到十分氣餒,無法獲得及時支援。

須先自費身體檢查 帶來不必要關卡

另外,陳積志指,有單位要求申請人在社署體格檢驗報告書列明的身體檢查以外,事先自費進行檢查,為照顧者帶來不必要的關卡,如血液檢測,肺部X光檢查,甚至精神評估等,公署質疑這些額外自費的檢查是否有必要,指會為申請者帶來不必要關卡及經濟壓力。

職員態度冷淡 陳積志批:拒之門外,於心何忍

陳積志又指,隱蔽電話偵查發現,部分單位對提供暫託服務的態度冷漠,令人震驚,包括無理拒絕暫託申請,只接受數月的暫託服務申請,而拒絕數日的申請,更不接受緊急服務申請;亦有職員態度冷淡,要求申請者自行向社工查詢便掛斷電話。陳積志批評,「在照顧者壓力爆煲時將人拒之門外,於心何忍?」

另外,公署發現逾43%的單位在電話查詢中表示沒有服務空缺,與「暫託服務或緊急住宿空置名額查詢系統」顯示的資訊不符,專線社工在進行服務配對時亦遇到同樣困難。公署認為,現時「查詢系統」未能發揮應有作用,照顧者在巨大生活壓力下還需逐一致電單位查詢實際空缺情況,實感徬徨無助。

記者:郭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