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人物誌|十年耕耘推廣心臟守護術 王泰鴻相信點滴能成海
發佈時間:09:30 2025-09-22 HKT

心臟病是本港常見殺手病,當中冠心病更是致死主因。過去10年,心臟科專科醫生王泰鴻在社區推廣學習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盼做到「全民懂急救」,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行醫多年,他曾為不少患者救治,亦經歷病人因急性病發身亡。他慨歎,不少市民對心臟病誤解甚深,以為「不煙不酒代表健康」、「沒有病徵便不用檢查」,惟近年隱性冠心病普及,糾正謬誤刻不容緩。沙士期間,他是其中一名被感染的醫生,由醫生變病人,他體會疫症難預防,但心臟病可透過檢查和服藥控制,盼市民多關心自己的心。

王泰鴻醫生曾任職公立醫院心臟科,亦以醫療輔助隊成員身份,多次於渣打馬拉松賽事當值,目睹不少跑手因心臟病發引致不適、暈倒,甚至猝死。已婚亦有子女的他直言,「不少死者正值壯年,更是家庭經濟支柱,生命的離逝,成為家人永遠的遺憾。」
2003年沙士襲港,奪去包括醫生及護士在內的299條人命,1755人受感染,令港人上了抗疫一課,亦領略疫症的無情。王泰鴻當時以初級考官身份參與醫科學考試,曾到訪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翌日他啟程到馬來西亞旅行,其後出現發燒及四肢乏力,於當地求醫及服藥後情況好轉。回港後,他才知8A病房爆疫,「打開傳呼機,有200多個未讀訊息。」

他隨即獲安排入住威院隔離病房,經X光檢查發現肺部呈現白色。由醫生變成病人,他最難忘是看到數星期前仍並肩作戰的醫護人員,奄奄一息躺臥床上,領會疫症防不勝防。2星期後,他康復出院,隨即重拾聽筒,加入防疫工作。
抱愚公移山心態 已培訓8000市民
這些生與死、悲歡離合的故事,讓他反思,「要從及時拯救與預防心臟病發兩方面入手,才能減少同類悲劇。」過去10年,他在社區推動學習心肺復甦法(CPR)及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動器(AED)的急救課程,從零開始默默耕耘,至今已培訓8000名市民,包括學生。他滿意進度,抱愚公移山的心態,相信終能達致「全民學會急救」的目標。
早年他在公立醫院任職時,曾處理一名急性心肌栓塞病人,對方剛送到心臟科專科病房留醫,與他討論病史時突然暈倒。病人的家人嚇得不知所措,他與護士進行急救,其後檢查發現,病人疑因心肌長期栓塞缺血壞死,導致心肌穿孔,屬極度罕見。該病人最終不治,他憶述向家屬交代死訊時,看着家屬哭成淚人,心情沉重得一度無語。


「沒病徵不用檢查」誤解根深柢固
生命的流逝只是數分鐘的事,但形成急性心肌梗塞,卻是經年累月。王泰鴻指,不少市民以為「不煙不酒代表健康」及「沒有病徵便不用檢查」,代表心臟健康的迷思根深柢固,要破除並不容易。他特別提到,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內往往出現斑塊,令血管出現不同程度的阻塞,誘發急性冠心病,但病者往往毫無病徵。
他舉例,曾為一名有「身形FIT爆」、不煙不酒,且有運動習慣的市民診治。對方從無心臟不適紀錄,但接受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後,竟發現其中1條心血管高達80%阻塞,情況兇險。他稱,近年隱性冠心病趨年輕化,每次進行相關檢查,都會找到不少隱性個案。

不過,最令他憂心及氣結的是,有個別病者自行停藥,致病情急速惡化。他憶述,疫情前有患高膽固醇的中年男士求醫,檢查發現其心血管出現20%阻塞,情況較輕微,可透過服藥、戒煙,做運動及注重飲食改善。
惟近月對方再度求醫,其心血管阻塞惡化至80%。王泰鴻感到震驚,追問下得知,對方因在內地工作,疫情時未能回港覆診,期間自行停藥,持續吸煙和飲酒習慣,令病情急速惡化,須即時接受「通波仔」手術。
他補充,曾有商人朋友委託他為10名生意夥伴及好友進行心血管檢查,可是最終只有6人應約,直言失約的原因值得探討,是諱疾忌醫,還是過度自信健康良好。

害怕開刀諱疾忌醫 耽誤病情
他又提到,曾有中年女病者出現3條心血管嚴重栓塞,建議對方接受手術,但未被接納。近月,對方再求醫,並告知因害怕開刀,傾向服藥醫治,輾轉求診5名心臟科專科醫生,都沒遇到合心意的診治方案,其後改用民間偏方,不但沒成效,更耽誤病情。早前,該病者完成手術,現正慢慢康復。他感慨,此類個案令人萬分無奈,但亦提醒自己仍要努力,消除公眾的誤解。
健康的重要性,王泰鴻切身體會。酷愛運動的他是跆拳道黑帶4段,自言近年已兩度接受檢查,了解自身心血管情況,作出預防。他語重心長地說,每次飲宴節慶場合,大家都舉杯祝酒、互相祝賀身體健康,「最後又有多少人說到做到?」他提醒港人,「愛護自己及家人,由關心你的心做起」,希望市民不要遲疑。
身兼醫療輔助隊副總監 專責培訓青少年
王泰鴻醫生現時是醫療輔助隊副總監,專責青少年培訓工作。早年他曾以成員身份獲委任為特首名譽副官,代表港府及行政長官,接待泰國皇室成員等外賓。
他於2007年至2012年,即前特首曾蔭權任內,獲委任為特首名譽副官。他指,名譽副官職責包括接待外賓,並在授勳日於禮賓府接待受勳人士。按規定,紀律部隊及包括醫療輔助隊在內的輔助紀律部隊,均會委任1人為擔任此職。
曾獲委特首名譽副官 接待外賓
雖然卸任多年,他指回想起來仍感到無比光榮,「雖然接待過程只有5至10分鐘,但前一晚要燙好禮服,準備充足。」過程中,他會代表政府向外賓致送歡迎辭或慰問語,彼此亦會寒暄幾句,故時刻提醒自己要挺直腰板,保持儀表整潔,展現香港最好的一面。
在任5年間,他曾接待多名外賓,包括現任泰皇哇集拉隆功的長姊烏汶叻公主。他憶述,當時代表港府送公主離境,在貴賓室迎接公主,陪同乘專車到登機坪,期間機長向公主敬禮,又說出祝福語,反映對皇室的尊敬。其後,烏汶叻公主再度訪港,他亦負責到機場迎接,並陪同至下榻酒店的樓層,期間有領事館人員側身下跪,為公主送上鎖匙,盡顯敬意。他稱,從這些細節,深深體會泰國皇室深受民眾愛戴。
此外,他亦曾接待太平洋島國元首,以及新加坡前總統尼敦。他指,政要往往氣場強大,衣冠整齊,但該位島國元首只穿夏威夷恤衫,態度隨意,讓他印象難忘。

酷愛運動兼教跆拳道 謹記注重健康
王泰鴻醫生酷愛運動,目前兼任跆拳道教練,每周到拳館授課。他指,作為心臟科專科醫生,時刻提醒自己注重健康,「若我挺着大肚腩,似乎稍欠說服力。」
他早年曾接觸馬術、泰拳及詠春,至2007年學習跆拳道,由白帶開始,至2022年取得黑帶4段資格。「手瓜起𦟌」的他笑言,覺得練武有男子氣概,「作為醫生亦應注重健康,成為病人的榜樣。」現時他兼任跆拳道教練,雖然工作繁忙,每星期仍會抽時間到拳館授課及練習,向小童授課。他指,近年另一得着是,成功感染身邊朋友一起練習跆拳道,出一身熱汗,還可碰面聚舊。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