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輪番斷電 「責任真空」肇禍?專家:天台業權分散 難重整防水層︱新聞追擊
發佈時間:07:00 2025-09-22 HKT

驚人風暴及連場黑雨威脅不斷,對舊樓保養亦構成挑戰。今年7月香港仔便有唐樓「整排窗掃甩」,觀塘亦有舊樓因滲水導致大停電,揭露樓宇維修「灰色地帶」。有樓宇安全專家指出,雖然天台防水層屬公用部分,理應在樓宇大維修時一併處理,惟私人天台往往業權分散,容易造成「責任真空」。有業主代表認同,舊樓多天台僭建,且部分大廈公契條款亦有妨礙,令重鋪防水層出現困難。
今年連場暴雨衍生舊樓斷電危機,如觀塘仁安大廈在7月29日黑雨期間,因雨水滲入電力裝置引起大停電,直至8月1日凌晨始搶修成功,商戶及住戶均大受困擾。香港樓宇安全學會會長兼測量師何鉅業向《星島》坦言,目前「樓宇更新大行動2.0」雖然包括處理漏水,惟實際執行有困難,因天台私人業權分散,難以清空重鋪防水層,「現有規定無考慮防水層上的天台面積或屬私人使用。」
大廈外牆物料僅要求不即時滲水
何續指,雨水在風力作用下可產生更大壓力,通過外牆空隙或破損位置,再沿喉管電線滲入內部,「或影響主要供電的電線和電纜,甚至浸壞機房總掣」。他又解釋,大廈外牆物料的要求只是「不會即時滲水」,惟在黑雨連場下,牆身水分未待自然揮發,易有長期積水問題,「尤其舊樓多用磚牆,更易吸水。」
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坦言,「做不到防水層重鋪」是很多舊樓業主面對的現實問題,一是基於天台有僭建,或遭人佔用,「不少天台屋無皇管,也無人夾錢,做不到維修」;二是部分大廈公契存在不合理條款,「如寫明外牆維修是小業主的責任,但外牆廣告收益卻撥歸發展商;要維修時也要徵得其同意,但發展商不想出錢,便難以成事,這情況以單幢樓最為普遍」。他續指,舊年代不少馬姐會買「姑婆屋」,她們逝世後沒有繼承人,單位便淪「無主屋」,因無人支付維修費,成為不少舊樓法團面對的困局。
勞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天雨引發的電力問題在舊區普遍存在,如深水埗,「常聽區議員反映黑雨、颱風後多少出現電力問題,通常由滲水引發,如雨水從外牆、僭建位置滲入,令電力裝置被弄濕,很難解決」。他續指,五年一檢的電力大檢費用雖然不高,一般只需數萬元,惟部分業主或擔心「檢出大問題」而有卻步,「如要花大錢更換整套電力系統,便未必願意。」

林振昇倡設跨部門機制驗舊樓
《星島》亦向多個部門查詢滲水「跳電」責任誰屬。屋宇署口頭回覆指,有關電力系統的事宜應向機電署查詢。機電署指根據《電力條例》,電力裝置擁有人如知道裝置狀況有「相當可能引致電力意外」,必須維修妥當。惟以仁安大廈為例,調查結果顯示雨水滲入致大廈地下固定電力裝置故障,事故與機件問題無關。
對此,林振昇認為政府應設立跨部門處理機制,統一為舊樓「驗身」,「如電力裝置無問題,但原來外牆滲水會觸發電力故障,便需各部門作出協調跟進,甚至由政府先行作緊急維修。適逢舊區亦正推動聯廈聯管的契機,這方面應可加強。」
佘慶雲亦建議,大廈法團可聘用專門律師,檢視大維修文件,令維修要求由「跟從維修商建議」轉為「業主意願」主導,且可避免法律陷阱,「另可協助申請禁制令強拆天台屋,趕走不法佔用人,理順管理。
記者:趙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