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房屋政策|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點解消失? 居屋綠白表比例「55開」 白居二加配額

更新時間:15:24 2025-09-17 HKT
發佈時間:15:24 2025-09-17 HKT

施政報告2025|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房屋政策措施,以豐富置業階梯、加快公屋流轉及推動市區重建。不過,備受關注的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卻消失,有何原因?《星島頭條》整理《施政報告2025》房屋政策懶人包,即睇居屋綠白表比例、白居二配額及轉售限制改動、以及重推租置計劃消失原因!

施政報告2025|居屋綠白表比例調至50:50

為回應公屋租戶的置業需求及加快公屋流轉,政府宣布,在居屋供應量比預期增加約50%的基礎上,由下一期居屋銷售計劃開始,綠表及白表申請者的配額比例將由現時的40:60,正式調整為50:50。

政府消息人士指,下期居屋起綠白表比例會改為5比5,強調白表申請人士不但不會因為調低比例而減少中籤機會,反而會因為整體每年居屋供應量上升,而增加買樓機會。消息重申,綠白表之間存在互補機制,若有綠表名額多出會轉移到白表使用。

返回目錄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一文睇清惠民措施 綠白表比例調至5:5/優化大灣區養老/初生嬰兒免稅額

施政報告2025|白居二配額增加1000個 一半撥予40歲以下

為增加白表人士在二手市場置業的機會,房委會將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計劃」起,增加1,000個配額,使總數達到7,000個。其中,新增的1,000個配額中有一半(即500個)將會預留予40歲以下的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為避免白居二配額因個人意願轉變而被浪費,房委會發出批准信的數額將適量大於白居二配額,讓購買單位的配額得以盡用,以盡量滿足買家期望。

消息人士指,政府發現以往白居二配額的並未被用盡,每次準買證使用率僅約八成,因此決定改善行政程序,從下次白居二配額起,會超額派多10至20%準買證,以更有效盡用每次的配額。

返回目錄

施政報告2025|綠白表比例調至五五比 消息:不會減低白表者中籤機會 下期起「白居二」配額增至7000個

居屋大單位比例將增2至3成 縮短轉售限制至10年

為回應市場需求,未來新建的居屋及綠置居將提升「較大單位」(指兩房或以上單位)的比例,消息人士預計較以往增加20%至30%。目前興建中的項目已完成修改圖則,大單位比例將逐年遞增。

同時,為鼓勵單位流轉,下一期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開始,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禁售期)將由15年大幅降低至10年。消息指,慮到目前市況轉變,把限期調整回原先水平。

返回目錄

重推租置消失?政府:社會存重大分歧 明年收集意見

至於備受關注的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消失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一直在研究重推租置的可能性,惟考慮到社會目前對此還有很大分歧,尤其是針對如何管理及折扣率方面有不同的意見,認為應更務實地進行研究各方意見,並先進行一個調查。

政府稱賣公屋所帶來的收入非主要考量

消息人士表示,調查仍未進行,希望2026年啟動,但暫未有時間表,重申進行研究不代表會重推租置,重推如否仍需看研究結果而定,又強調賣公屋所帶來的收入不會是主要考量。

返回目錄

 

推免補價「長者樓換樓」、單位出租先導計劃

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可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讓有需要家庭申請。

消息指,參考房協現有計劃推出房委會版本。長者可以選擇「大屋換細屋」,或「近市區換偏遠地區」,即長者可交出大單位換細單位,單位的地區位置不作限;或市區單位長者可換擴展市區、新界或離島的單位,單位的大小不作限。消息指,計劃將不設限額,料不會有很多宗申請,純粹為長者提供多一個選擇。

未補價單位出租先導計劃: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 000個。

消息表示,先導計劃試驗兩年,3000名額先到先得,若反映熱烈會提早檢討,計劃涵蓋居屋、租置、或綠置居等所有資助出售房屋(綠置居2018年推出,首批10年業主要等到2028年)。消息指,政府希望可以同時協助買資助出售房屋10年以上的業主,及白表申請者「上進上流」。居屋業主經過10年或希望更上一層買私樓,先導計劃為他們提供賣樓以外的另一選擇;而白表申請者本身要租樓住,若能租住租金相對負擔輕的居屋單位,亦能幫助他們儲蓄買居屋。

返回目錄

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年滿60歲、擁資助單位十年或以上業主 可毋須補價買較小或偏遠單位 消息指不設限額

公屋重建: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重建計劃

房委會今年內會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將研究重建模範邨。

返回目錄

市區重建新思維:引入地積比跨區轉移及預留土地

為增加發展商參與舊區重建的誘因,政府提出三大新思維,期望明年上半年有具體細節:

  • 放寬地積比轉移: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可跨區轉移至其他地區甚至新發展區使用。
  • 預留「樓換樓」土地:在北部都會區的古洞北及粉嶺北預留三幅、合共4公頃的土地,供市建局興建單位,作為未來市區重建的「樓換樓」資源。
  • 試行增加地積比:在七個重建需求迫切的指定地區,試行將私人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適度增加約20%,增加的地積比可選擇轉移至北部都會區使用,或轉換為金額以抵銷地價。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