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峰會促跨境合作堵新興毒品 禁毒專員:需從教育入手阻青年吸毒
發佈時間:11:21 2025-09-06 HKT

香港昨日(5日)首次舉辦連結粵港澳三地的禁毒高峰會,共同討論禁毒執法與教育工作。保安局禁毒專員李基舜今早(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禁毒工作需要「全社會投入、全政府參與」,尤其需聚焦青年群體。教育與宣傳亦是禁毒工作於青年人方面的重點,若青年工作未能做好,未來將面臨更嚴峻挑戰。禁毒並非單靠執法部門,需結合教育、宣傳等多方面力量。粵港澳三地政府及新加坡代表均認同,必須跨部門協作,才能有效打擊毒品問題。
青年需自覺拒絕毒品
李基舜提到,香港警方及海關一直與新加坡、內地等執法機構合作,例如早前與12個執法機構聯合行動查獲價值逾4億元的毒品,當中就包括新加坡。是次高峰會討論如何加強情報交流,防止毒販利用不同司法管轄區犯案。會上亦發表聯合禁毒宣言「粵港澳同心,禁毒我領軍!向毒品說不」,旨在鼓勵青年自覺拒絕毒品,由年輕人「行頭」,而非僅靠政府規管。
家長教育與學校課程需深化
李基舜表示,內地、新加坡以及港澳兩個特區,相比世界其他地區的吸毒情況而言,整體表現較好。他指出,根據聯合國報告,2023年全球吸毒人數相比10年前增加三成。反觀中國內地及港澳特區,吸毒人數不升反降,過去10年間,內地吸毒人數大幅下降近一半,顯示國家在相關工作上成效顯著。香港同樣表現出色,過去一、二十年間,吸毒人數持續下降。
但他也強調,「依託咪酯」的出現敲響警鐘,因其特別容易針對年青人的心理,加上其「快來快去」的藥效特性,十分迎合現今快節奏的生活模式。昨日在峰會上,各方代表都意識到「依託咪酯」對青年的威脅,並就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李基舜表示,對於加強教育方面絕對同意,香港現時正積極推動家長教育,致力開展更多相關工作。他舉例,澳門推行「枕邊故事」方式,從幼兒階段開始,家長在孩子睡前講毒品相關故事,培養禁毒意識;內地則將禁毒元素融入美育、德育與體育課程。他認為這些經驗值得香港學習,將檢視現行課程指引,研究如何更深化禁毒教育。
青年吸毒成因多元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分析,青年吸毒原因多元,包括工作、家庭、學業壓力,或出於貪玩、冒險精神驅使。而毒販往往利用青年好奇、新鮮心態,以「K仔」、新型毒品「依托米脂」等吸引他們嘗試。
他續指,讓年青人認識吸毒的危害至關重要。吸毒除了違法,更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許多年青人即使吸食後感到不適,仍未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應及早向年青人傳達相關資訊,以預防吸毒行為。
對於已有吸毒習慣的年輕人,陳文浩認為需關注其身體狀況,例如吸食「K仔」可能導致胃痛,而使用「依托咪酯」甚至可能使人完全失去知覺。可能藥物作用時間短暫,但在此期間,當事人可能因意識不清而遭受侵犯或財物損失。他建議以實際案例讓年青人了解這些風險。
輔導工作循三方面入手
陳文浩提到,家長和身邊親友的角色至關重要。由於許多父母需工作,年青人可能由祖輩照顧,因此應及早讓家庭成員識別年輕人接觸毒品的跡象。即使家長不確定如何溝通,也應以關心的態度與年青人對話,或尋求專業協助。他認為,預防和教育是當前最重要的第一步。
他指出,輔導工作需從三方面入手,提供真實案例,透過執法部門分享最新騙案手法,讓青年了解毒販如何利用他們運毒,例如以「簽收包裹」為名誘騙他們參與國際販毒;科學評估健康影響,透過問卷評估青年精神狀態,以數據說明吸毒對記憶力、分析能力的損害;找出吸毒原因,協助青年釐清吸毒原因,如解悶或減壓,並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生活目標,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