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問卷調查|72%受訪者不支持現重推垃圾收費 憂增經濟負擔及回收設施不足
發佈時間:07:00 2025-09-08 HKT
政府去年宣布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後,表示會從多方面擴大回收配套和加強公眾宣傳教育,亦會持續推進減廢回收。政府今年稍後會交代垃圾收費的未來路向,星島新聞集團為了解市民對有關議題的看法,進行「市民對垃圾收費取向及減廢回收習慣」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72%受訪市民表示,政府現階段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主要認為會增加經濟負擔。調查亦顯示,逾8成受訪者同意現時市民對減廢回收的意識及參與度正逐漸提高,並積極減少製造垃圾和參與減廢回收。
相關新聞:清潔公司觀察居民 漸養成減廢回收習慣 前線憂重推垃圾收費令工作量大增
相關新聞:餐飲業支持政府暫緩落實垃圾收費 酒家努力打拼中:難應付額外成本開支
星島「市民對垃圾收費取向及減廢回收習慣」問卷調查
今次調查於今年8月22日至8月28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總參與人數為8,312人。結果顯示,有72%受訪者認為政府現階段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最主要原因是增加市民經濟負擔、其次是回收設施不足和經濟環境時機不合適,當中亦有12%受訪市民認為政府不應該用懲罰方式推動減廢回收。只有21%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適合推行垃圾收費。
政府強調近年著力擴大回收配套和加強減廢回收的公眾宣傳教育。根據環保署數字顯示,堆填區垃圾棄置量由2021年高峰的每日11,358公噸,下降至2024年的每日10,510公噸,減少共7.5%;同期的人均棄置量亦從每日的1.53公斤,下降至1.4公斤,減少共8.5%;回收率亦由2020年28%,升至2023年33%。
政府續加強教育 回收率顯著上升
調查亦發現,有逾8成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現時市民的減廢回收意識和參與度正逐步提高,亦有逾7成受訪者同意市民和食肆普遍認識「惜食」文化,會盡量減少浪費食物;市民使用回收設施,如「綠在區區」及廚餘回收桶較以往方便、以及大部分商場和店舖已採取減廢回收措施,包括設置回收桶和減少派發膠袋等。
另外,有95%受訪市民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和間中減少製造垃圾,例如避免吃剩食物、外賣「走餐具」、使用環保袋代替膠袋、物盡其用和舊物捐贈等。同時有86%受訪市民經常和間中在現時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分類回收。
至於未來推動減廢回收的方向,最多受訪市民建議政府設立更便利的回收設施及多用鼓勵方式推動減廢回收。
劉國勳倡增配套及延長服務時間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指出,政府去年原擬推行垃圾收費,對整個社會和市民影響廣泛。他稱,若政府現階段再推行垃圾收費,必須要考慮目前經濟環境、業界營運困難和市民生活負擔,認為目前的確不是一個合適時間去推行有關計劃。

在源頭減廢方面,劉國勳認為,對過度包裝的商品,政府可作宣傳教育和考慮規管,又建議,政府可增加回收配套和延長回收點的服務時間,方便在職市民,提高市民在回收方面的參與度。劉認為,現時本港減廢和惜食文化已存在,加上垃圾棄置量下跌和回收量上升,故此毋須以收費方式推動減廢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