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抵印度 與亞太領袖交流AI與社交媒體對法律影響

更新時間:14:52 2025-08-28 HKT
發佈時間:14:52 2025-08-28 HKT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資深大律師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陳志剛遠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今明兩日(8月28至29日)舉行的第35屆「亞洲律師協會會長會議2025峰會」(35th POLA Summit 2025),探討亞太地區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審訊,及法律行業使用人工智能(AI)的趨勢與挑戰。

今屆峰會由印度律師公會(The Bar Association of India)主辦,以「法律發展-亞太地區法律界的關注與挑戰」為題,預計約50位來自逾10個司法管轄區的亞太地區律師協會及國際法律組織的會長、主席和首席代表赴會。

毛樂禮在研討會談及司法人員被「起底」問題

毛樂禮資深大律師在峰會首場專題研討會中談及司法人員被「起底」的問題,並分享香港的經驗。他指出,法律界一直鼓勵公眾討論判決,甚至歡迎不同意判決的意見,但在一個法治社會,恐嚇和騷擾法官是不可接受的。正因如此,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高浩文在2020年批准律政司司長的申請,頒發禁制令,禁止對司法人員及其家屬的「起底」。

毛樂禮亦有與其他與會者討論社交媒體對法庭審訊的影響。他指出,社交媒體作為一個平台,有機會提升司法透明度與公眾認知,不過要視乎上載內容,例如有些帖文可能與保障審訊公正的「正待審議原則」(sub judice)產生衝突,即公眾不應評論尚在進行的司法程序。毛樂禮表示,期望藉此機會與各地代表交流,了解其他司法管轄區,如何在維護程序公義的同時,透過社交媒體,增進社會對法庭程序的認識。

專題研討會討論AI在法律中應用 

另一方面,陳志剛將會在明天(8月29日)參與一場專題研討會,主題圍繞「人工智能在法律實踐、教育與訴訟中的應用」。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法律行業亦不例外。陳志剛表示,AI工具會令資訊量更多、傳播速度更快,亦有可能鼓勵更多「自助」服務,例如當事人親自出庭或自行擬備法律文件。在香港而言,他認為,如何善用AI工具需要法律界各方共同努力,例如研發本地適用的法律AI工具、正確使用AI工具的能力,以及加強推廣專業道德規範。

大律師公會前天(26日)與世界正義工程聯合舉辦的論壇圓滿結束後,隨即派代表啟程前往新德里,積極與其他國際法律界代表維持緊密聯繫,共同推動法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