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12歲男童遊佛山後確診成今年首例 政府指本港局部傳播風險中至高
發佈時間:16:57 2025-08-02 HKT
【基孔肯雅熱/登革熱/蚊蟲】廣東近日爆發基孔肯雅熱病毒,個案超過6000宗,本港亦出現本年首宗輸入的基孔肯雅熱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今日(8月2日)下午6時會見傳媒,講述本港今年首宗輸入的基孔肯雅熱個案。
12歲男童和父母住在觀塘安達邨 上月中到佛山
歐家榮表示,今次輸入的個案涉及一名12歲的男童,他和父母住在觀塘的安達邨,過往健康良好。病人在7月17日至30日期間,和媽媽前往佛山的順德區旅遊,在旅遊期間病人報稱有進行戶外活動,亦有被蚊叮咬。男童於7月30日經福田返港,翌日出現有病徵,包括發燒、皮疹及有輕微關節痛。他同日向觀塘一名私家醫生求診,由於病人本身有前往佛山的旅遊史,所以醫生將個案呈報署方。
相關新聞:基孔肯雅熱|本港發現懷疑首宗輸入個案 12歲男童潛伏期曾在佛山 留醫瑪嘉烈醫院
基孔肯雅熱|香港發現懷疑首宗輸入個案 拆解病徵/治療方法/傳播途徑
病人於8月1日被轉介往聯合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院並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現時情況穩定。署方隨即安排病人樣本送往檢測,今早血液樣本經核酸檢測呈陽性確診。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同行的媽媽一直沒有出現任何病徵,病人的另一名同住家人沒有去佛山,暫時亦未出現病徵。由於病人整個潛伏期都逗留在廣東省佛山,所以是一宗輸入個案,政府亦已將個案的資料通知廣東省衛生當局作跟進和調查。
不排除出現小規模傳播 但大爆發或成為風土病風險偏低
歐家榮稱基孔肯雅熱為蚊傳疾病,不會人傳人,但病毒會在蚊身上潛伏約9日,才再會傳播,政府會在病人居所及經過的地方加強清潔工作,希望爭取時間加強滅蚊。至於本港會否爆發基孔肯雅熱,他稱要視乎本港滅蚊工作,今年蚊患指數不高,但因為本港與內地交往頻繁,不排除出現小規模傳播,但大爆發或成為風土病風險偏低。
一旦出現懷疑個案 會盡快進行檢測
歐家榮續指,與佛山有緊密聯繫的個案,累積數字約7,000宗,個案都比較集中在佛山市順德,周邊有零星個案,但從數據上顯示出未有大型傳播。他提醒市民毋須過份擔心,但要做足防蚊措施。中心會為公立及私家醫院的基孔肯雅熱懷疑病例進行檢測,並已聯同醫管局進一步提升本地檢測能力,確保本港一旦出現爆發,懷疑個案可盡快進行化驗,以達致早發現、早診斷。
歐家榮表示,目前有兩種疫苗,包括滅活疫苗,但其中一種疫苗只是剛剛研發,仍需待世衞的數據及報告,目前兩種疫苗未在港註冊,會密切留意世衞的報告。
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陳文俊表示,全港7個聯網醫院都會預留病房予基孔肯雅熱患者,他們會留院6日,因要留在一個無蚊環境,其後才可出院。
醫管局發言人補充,公院會採取「早發現、早檢測、早治療」策略,已提醒急症室及門診的醫護人員提高警覺,加強監察有發燒、嚴重關節痛等相關徵狀的病人,嚴格執行病人篩查機制,包括病人的外遊紀錄、曾否到訪出現確診個案的地方,以及曾否被蚊子叮咬,以便及早識別懷疑個案。公院發現懷疑個案後,會盡快安排將病人樣本送往化驗,公醫有需要時可隨時調動更多病床及人手照顧病人。
食環署: 於患者住所及到訪地方250米範圍內加強滅蚊
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稱已展開病源調查,包括患者住所及曾到地方,在250米範圍做滅蚊工作,並會每周巡查及派宣傳單張,呼籲市民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食環署成立分區小組做滅蚊工作,加強地方清潔。
澳門錄6宗輸入個案及一宗本地個案
世衞資料顯示,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截至今年6月初,全球14個國家/地區共錄得超過22萬宗個案(包括內地、台灣、新加坡等香港人的旅遊熱點)。另外,根據佛山衞生當局資訊,截至7月31日佛山市已錄得超過6 900宗個案,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此外,廣東省其他城市近日亦出現確診個案。澳門方面,自今年7月中起共錄得6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及一宗本地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