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悅來酒店4屍命案|親友萌輕生念頭點算?精神科醫生教8招Dos&Don'ts 呢啲說話唔講得
發佈時間:11:56 2025-07-28 HKT

荃灣悅來酒店周日(27日)發生四屍倫常慘劇,37歲男子患抑鬱症超過半年,疑憂心無力照顧妻兒,在社交平台寫下「絕筆」遺書後,於酒店房間將三母子殺害後墮樓身亡。若留意到身邊有親人或朋友同樣遭受情緒病困擾、透露出有輕生念頭,甚至預告即將有結束生命的行動,作為關心該人士的親友應如何處理?
若危急下有生命危險 應先報警以保護事主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清怡今早(28日)在電台節目,分享多個「Dos & Don'ts」,讓大眾了解在遇到危急情況下,應該向有輕生念頭的人說什麼,而更重要的,是不應說什麼。黃清怡認為,留意到時應第一時間自身保持冷靜,在確保對方的環境與自身都安全下,可嘗試透過親身或電話找到對方,若發現對方情況已很危急,甚至有生命危險,為保護事主,建議報警或「call白車」,首要是先把擬輕生的人士帶回到安全地方。
最重要當「聆聽者」同理心感受其絕望感
當有機會與該人士接觸時,自己應用何種態度與他們交談?黃清怡表示,親友最重要的角色是當「聆聽者」,當下應抱有同理心,聆聽對方感受,嘗試理解其絕望感、無助感,例如說「我真係好擔心,我可以聆聽,有冇咩幫到你?」、「呢樣嘢真係好困難,我都明白 」,令對方覺得「原來我身邊仲有一個人會肯聽、肯理解我」。
相關新聞:
荃灣悅來酒店4屍命案│一文看清滅門慘案 男死者走不出抑鬱深谷
荃灣悅來酒店4屍命案︱學者料情緒病兼移民憂慮壓垮事主 誤當「離開」對小孩最好
切勿帶主觀、批判性說話 非說教最佳時機
在緊急關頭,切勿帶主觀感覺、批判性說話,不要說「唔好諗咁啦、你諗得太多啦、你諗多咗啫」,若涉及家人則更不要說「小朋友無罪」,出發點或是好,但當人們情緒已很差,再接受批判會令當事人覺得「無人了解我」,反而弄巧反拙,強調這並非最佳時機向他們說教。
四大Dos(應該做的)
一)保持冷靜 主動聯絡對方
發現對方在社交媒體發出令人擔憂的訊息時,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嘗試致電或發訊息,了解對方的狀況,例如「我睇到你個post,好擔心你,有冇咩我可以幫手?」
二)必要時報警 尋求專業協助
首先辨識危險程度,如判斷風險高、對方不只有輕生想法,而可能有立即行動的傾向,應及時報警或召喚救護車。而聯絡當事人和向專業人士求助可同步進行,首要任務是把擬輕生的人士帶回到安全地方。
三)以同理心傾聽 了解對方「絕望點」
最重要的角色是當「聆聽者」,抱有同理心聆聽對方感受,理解其絕望感、無助感,例如說「我真係好擔心,我可以聆聽,有冇咩幫到你?」、「呢樣嘢真係好困難,我都明白」。
四)留意自身精神狀態是否準備好幫人
友人亦應注意自身精神狀態是否準備好去處理對方情緒,若自己嘗試幫助對方,但不幸未有成功挽救,自責感會很大。幫助他人之餘,也要關注自己的壓力與負荷,「聽到咁多負面、絕望諗法都未必handle到」,必要時應尋求支援。
四大Don'ts(避免做的)
一)避免作批判
在緊急關頭,切勿帶主觀感覺、批判性說話,不要說「唔好諗咁啦、你諗得太多啦、你諗多咗啫」。出發點或是好,但當人們情緒已很差,再接受批判會令當事人覺得「無人了解我」。
二)避免說教和提供解決方法
對方當刻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說教或提供解決方法,強調這並非最佳時機。若涉及家人則更不要說「小朋友無罪」等字句,反而會刺激對方。有時甚至容易令對方誤會「原來連你都唔明白我」。
三)情況緊急下 單靠自己一人未必足夠
大部分市民都不是專業,未必清楚當下應如何處理,當發現情況危急,只靠一個成人的努力,未必能夠完全保護另一個成人的人生安全,最後變成拉拉扯扯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故應尋求專業人士或機構協助。
四)若對談中發現對方或有下一步行動 不應再等
若在對事主對談過程中,發現他不是純粹有輕生想法,而是透露對方真的想過下一步行動 ,或者將會做什麼事,當下一刻「真的不要等」,應直接找專業幫助。
相關新聞:
荃灣悅來酒店4屍命案|男死者被抑鬱症「吞噬」 遺書:對唔住老婆同兩個仔仔
荃灣悅來酒店4屍命案|一家4口身世曝光 男死者曾做3大紀律部隊 妻拍片搵長子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