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人物誌|守護弱勢基層 梁子杏放下聽筒 培育孩子抗逆
發佈時間:10:20 2025-07-21 HKT

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備受重視,有豐富國際救援經驗的梁子杏醫生,視孩子為獨一無二的「小種子」,10年前她創辦慈善團體「Be Priceless」,努力守護與灌溉。疫情期間,她放下聽筒,辭任世衛的工作,回到香港的家,與弱勢基層同行抗疫。治重病及人道救援,讓她領悟防禦危機才是守護之本,需要培養孩子身心健康及加強安全意識。多年來,她致力推廣「小種子課程」,透過正向心態培訓,增加孩子抗逆力。梁醫生有一個願景,就是希望構建一個多元的「社區森林」,讓不同孩子茁壯成長,由種子匯集成林,連結互助。
梁子杏,本身是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亦為人母,對近年發生連串涉及孩童的虐待、暴力及網上欺凌事故,感受至深。她最擔心的是,孩童情緒及心靈受創,恐留下心靈烙印,負面情緒恐影響自己及家人,亦禍延下一代。從救治重症病者到親臨災難現場施援,她體會到短暫的醫療救援效果難以持久,反思若能協助市民預防患病,結果可能改寫,便嘗試在救援的同時,為當地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培訓,以延續在地救援工作,默默撒下種子。



多次參與國際救援工作
過去24年,梁醫生參與多次國際救援工作,由2001年仍在中文大學醫學院就讀首年,已前赴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貧民窟提供醫療服務,其後她到過內戰平息後的烏干達、經歷風災重創的緬甸、受地震蹂躪的尼泊爾、越南偏遠村莊,及泰國與緬甸邊境的難民營。
當戰亂及天災降臨,她深深體會人命何其渺小,活着的一群只能默默面對種種危機,弱小的孩童更是無助。這些畫面,讓她思索如何讓孩童走出陰影,在危難中活下去。她指出,要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需要讓他們學習、面對及預防危難,另一方面,培養正向思維,從危難中愛護自己亦十分重要,這兩大原則亦成為「小種子課程」的發展方向。
人力難以抗衡危難,但她相信,認識危難有助作出預防和應對,而當中包括身心防禦,才可望減低傷害。她指出,課程會向孩子傳授自我保護的方法,助孩子安全度過危難,懂得找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她強調,無論外間發生甚麼事,孩子都要懂得愛護自己,因此努力為孩子培養正向心態,有助他們面對自己,坦然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失望和挫折,即使危難降臨,亦可以沉着應付,並於災害發生後,盡快恢復過來。



協助做決定 家長角色吃重
她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無價的小種子,需要全力守護,讓他們茁壯成長。」成人有責任為孩子提供安全的土壤,努力灌溉和守護。現時「小種子課程」為4至17歲的幼稚園學童及中小學生,提供不同階段的課程及工作坊,透過互動教學和不同工作坊,學習和認識個人成長、個人權利、身心健康、安全風險,以及社交與情緒學習等內容。
她補充,孩童的家長及照顧者的角色亦十分吃重,因為他們是平日跟孩童相處及接觸最多的一群,故特別開辦專為家長及照顧者而設的課程,讓他們認識跟孩子相處及溝通的技巧,學習自我照顧及發掘孩子潛能。她期望,家長可以借用人身經驗,為孩子充當諮詢角色,分析事件的利弊,協助孩子梳理事物背後的關係,但最終讓孩子做出決定,盼望有助彼此建立互信關係,讓家長成為孩子可信靠的親密夥伴。
除了遠赴災難現場,2015年,當時仍在公立醫院任職、又在大學授課的梁醫生,創辦慈善機構「Be Priceless」,實踐她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服務基層、少數族裔、新移民及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的抱負,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小種子課程」。2017年,她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參與公共衛生工作,專注減少災害風險及促進社區安全,並曾擔任學術期刊編輯顧問。2019年,新冠疫情一觸即發,她參與世衛的防備及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計劃,這場世紀疫情,亦引領她回到香港的家。

珍視「小種子」 傳承包容互助
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她隱然預視本港將面對嚴峻考驗,在「當做便做,不要猶豫」的性格驅使下,她放下聽筒,又辭任世衛工作,返港與基層弱勢同行抗疫。當時她每日留守「Be Priceless」於中環的小型工作室,以視像通話繼續為「小種子課程」授課。課堂之外,她及義工為基層及少數族裔人士制訂防疫行動指引,拍攝短片教授洗手及戴面罩的方法,並教導預約注射防疫針的方法。當第5波疫情到臨,她除堅守「Be Priceless」的工作,亦曾回到公立醫院重拾聽筒,共同守護病者和港人。
回首過去,她坦言在災難現場曾經歷無數傷心時刻,但從未感到灰心和絕望。她分享,年前在泰緬邊境難民營的經歷,曾有在地醫護人員提及將會在臨時診所外種樹,讓她感受到對方開始籌劃未來,深受感動,喜見早年撒下的種子,已悄然發芽。
近年本港亦關注及重視孩子的安全和身心發展,過去2年,梁醫生曾獲得香港紅十字會人道年獎等多個獎項,以肯定其守護社區及弱勢孩童的工作。梁醫生矢言,未來希望構建一個多元的「社區森林」,讓不同孩子茁壯成長,由種子匯集成林,彼此包容、連結互助。

「社區森林」漸見雛形 期許幫助5萬人
今年是Be Priceless成立10周年,梁子杏醫生喜見本港的「社區森林」漸見雛形,並制訂下10年大計,期望於2035年前為5萬名參加者提供協助。
情緒管理同理心有進步
她指,過去3年已有近4000人次參加「小種子課程」或工作坊,根據畢業半年內的調查結果顯示,2500名畢業生中,80%的兒童和青少年,以及60%的照顧者,在情緒管理、同理心及正面思維方面取得進步,亦較感身心健康及安全。更令她欣喜的是,有70%的畢業生比以往更願意投入社區義務工作,反映他們已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
展望未來,她相信Be Priceless將進一步發展,預期到2035年前,將為5萬名兒童、青少年、照顧者及教師等提供協助,當中包括不同種族、有特殊需要,及活在貧窮線下的學童,盼助他們健康及安全成長。



插畫師畫出「黎明」 陪伴孩子成長
在成長過程中,每名孩子總會經歷疑慮、困惑及挑戰,梁子杏醫生請來插畫師編繪漫畫角色「黎明」(Dawn),由「他」陪伴孩子成長和面對,一起迎接燦爛的黎明。
由孩童到青少年,孩子必會經歷種種成功與失敗,這些經驗為成長提供養分,亦是茁壯成長的關鍵。在「小種子課程」中,梁醫生關注孩子的身心靈發展,認為從經歷中成長至為重要,當中「黎明」的角色十分吃重,猶如孩子的成長夥伴。「他」既是動畫及漫畫中的主角,透過「他」遭遇的挑戰和困難,以及與家人、朋友一起面對的經歷,讓孩子能深入淺出學習成長的道理。
梁醫生亦重視多元參與,「小種子課程」中除了有「黎明」當主角的動畫,亦根據孩子面對的議題,如情緒調節及身心健康等創作歌曲,並於動畫及歌唱短片中,邀請不同種族的孩子參加編劇、配音及幕後演唱,留下社區的真實聲音。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