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成大勢 餐飲業積極轉型 全電廚房炒海鮮夠「鑊氣」
發佈時間:12:11 2023-11-21
氣候變化問題備受全球關注,為節能減碳,近年外國逐漸棄用或禁售燃氣煮食爐,本地餐飲業也積極轉型,使用電爐具及全電廚房。有採用全電廚房的中式海鮮餐館分享,電爐具好處多,傳熱快夠「鑊氣」,能提升工作效率。廚房環境的改善,有助降低年輕廚師的流失率,也減少廚師患上哮喘等「職業病」的機率。據了解,目前全港逾50%食肆有使用電爐具,其中30%更是全電廚房,有業內人士預期,在全球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下,燃氣煮食爐將被逐步淘汰,更多餐廳會加入全電廚房的行列。 記者 仇凱瑭
「全電廚房」助實現碳中和
全球暖化問題逼在眉睫,據世界氣象組織數字,去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高出約攝氏1.15度;過去8年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暖。各國相繼推出不同環保政策,以美國為例,當地溫室氣體排放量高企,被指與近40%家庭使用燃氣爐有關;今年5月,紐約州立法禁止新建築物使用天然氣和化石燃料,至2026年特定層數的新建築必須採用全電加熱取暖和煮食。
港府在2021年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近年各行各業積極減碳,其中飲食業吹起「全電廚房」新風氣。開業逾50年、專營電爐具研發及生產的環球爐業工程有限公司,其總經理杜嘉揚分析,現時全港約3萬間有牌食肆,逾50%有使用電爐具,當中有30%使用電爐具的食肆更採用全電廚房。以該公司為例,其客戶涵蓋連鎖快餐店及中式酒家等,其中有大型連鎖米線店95%分店已轉用全電廚房。
開6個火爐 廚房升溫3至4度
杜嘉揚坦言,中餐講求「鑊氣」,「部分廚師認為電爐不能『拋鑊』顯功架,也擔心做不到火炙等工藝。」據他估計,上述因素令餐館不敢貿然轉型,「只有約30%需要炒爐的食肆轉用電炒鑊。」他相信,隨着電煮食爐具的技術發展,食物有「鑊氣」不再是問題,加上在追求智能環保的大趨勢下,會有更多餐廳轉用全電廚房,「未來趨勢一定用電,慢慢淘汰明火爐具。」
位於西貢的勝記海鮮酒家,自2009年開業已選用全電廚房,行政總監吳敏儀指,廚房樓底較矮,若用明火爐具會令環境悶熱侷促,故選用電爐具,「電炒爐由4個增至6個,還有電蒸櫃及用作炆菜、煲湯和煮粥的電平頭爐,未來都會繼續添置新電爐具!」
宴會廳節省逾40%燃料開支
主廚陳渠沛亦言,「同時開6個爐,整體溫度起碼相差攝氏3至4度。」電爐操作簡單安全,而且火力高達2萬瓦,傳熱快,火力夠大煮海鮮不會出水,一樣有「鑊氣」。為了發掘更多慳電空間,勝記於2020年獲中電免費提供能源審核,建議更換更高能源效益的冷氣機、熱回收電蒸櫃和洗碗碟機等,有助勝記每年慳超過16萬度電。
專營宴會服務的ClubONE集團旗下10間分店中,共有4間使用全電廚房,其餘6間分店也有80%至90%使用電爐具。集團行政總裁黃復華指,早於2014年已有興趣轉型全電廚房,適逢當時中電推廣使用電爐具並提供誘因,估計節省了逾40%能源費開支。
他分享,旗下科學園分店率先轉用全電廚房,成效顯著,陸續擴展至其他分店。自2010年起,ClubONE部分酒樓及會所,亦獲中電免費提供能源審核及節能建議,包括更換LED燈、更高能源效益的電爐具及熱泵熱水器等,加強節能減排。
熱廚房難耐 跳槽廚師「回巢」
黃復華坦言,「不少廚師有職業病,都是廚房環境所致。」他舉例,「拋鑊」引致關節勞損,氣體爐產生的噪音導致廚師職業性失聰,「常說『廚房佬』粗聲粗氣,其實是使用燃氣爐的環境太嘈吵,溝通時要特別大聲說話。」他續說,使用燃氣爐具油煙多,亦容易引致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或皮膚病,「廚師會把職業病視作理所當然,直至在全電廚房煮食才知道可以健康地工作。」
黃分享,曾有廚師「跳槽」後,因無法抵受使用氣體爐的廚房環境又吵又熱而「回巢」,而旗下餐廳聘用的廚師年齡中位數僅30至40歲,在業界較為年輕,「全電廚房的環境能減低年輕廚師人手流失和較易吸引新人入行。」他指,有師傅曾經微言,指無法轉用全電廚房影響工作環境,如果用燃氣炒爐就要加大冷氣。他直言,日後擴充業務也會使用全電廚房,希望電力公司提高誘因。
無火煮食買保險慳多啲
飲食業界重視ESG(環境、社會和管治),使用全電廚房是其中一項有效措施。有業內人士指,食肆轉用電爐具可以減少保險費用,現時多座銀行總部大廈飯堂也用全電廚房,亦有商場為食肆提供減租、減管理費等誘因,鼓勵場內餐廳轉用電廚房,相信相關趨勢將會持續。
此外,由於電爐具或全電廚房是無火煮食,能減少發生火警,並降低廚師被燙傷及燒傷的意外。環球爐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嘉揚分享,有商場為食肆提供減租、減管理費等誘因,鼓勵場內餐廳轉用全電廚房,「除了排污問題,場內減少氣體爐,買保險也會較便宜。」他指,現時多座銀行總部大廈的飯堂也用全電廚房,亦有其他大型機構陸續以安全為由轉型,相信將有更多商場及商廈加入全電行列。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