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究團隊發現可改善肝功能膽汁酸 成果已在醫學期刊發表

更新時間:14:32 2023-11-08
發佈時間:14:32 2023-11-08

「吃了睡,睡醒再吃,沒良好生活方式的豬,為何總是難以患上糖尿病及脂肪肝?」懷著這疑問,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翻查中醫典籍《本草綱目》,原來500多年前已記載豬膽可治療糖尿病。團隊及後研究發現,以豬命名,在人體腸道也能產生的膽汁酸「豬去氧膽酸」(HDCA),能達「肝病腸治」之效,透過重整有益腸道細菌的群落,改善腸道和肝臟之間的代謝互動,近乎零副作用地治療目前沒有針對性藥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結果已發表於著名科學期刊《Cell Metabolism》。 

距成為正式藥物料仍需5至7年

領導團隊的浸大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兼中醫系統生物學講座教授賈偉表示,從前期研究可見,HDCA可在3至6個月內產生明顯療效,接下來將與內地研究者合作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他估計HDCA要正式成為藥物仍需時5至7年,由於提取或合成難度不高,相信藥價不會太貴。

今次研究成果已於醫學期刊發表。蕭博禧攝
今次研究成果已於醫學期刊發表。蕭博禧攝
賈偉形容今次發現是「老藥新用」。蕭博禧攝
賈偉形容今次發現是「老藥新用」。蕭博禧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肝病主要成因之一,其特點是肝細胞中有過多脂肪積聚,而且並非由攝取酒精所引起。賈偉指,該病在香港的流行率約3成,即每10人就有3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此外,這病常有其他併發症如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發病機制複雜,目前沒有獲準出售的治療藥物,只能透過少食高脂食物,多運動等生活方式上的轉變改善病情。

賈偉提到,「豬去氧膽酸」(HDCA)的命名,估計來自於這種膽汁酸先從,豬身上發現;實驗發現,人、小鼠及豬體內都有這種膽汁酸,以豬的豬膽酸比例最高,達76%。一項研究亦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CA水平佔0.5%,顯著低於健康人士的2%,這驅使團隊探索HDCA的潛在治療作用。

他續指,HDCA非直接以肝細胞為標靶,從而發揮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作用。它作用是改善腸道環境,促進腸道荷爾蒙GLP-1分泌,降低血糖,作為藥物可同時降脂、降糖及抗炎,而人體內本身已有HDCA,意味作為藥物的副作用輕微。

被問到研究與中醫的關係,賈偉笑言「可以說有,也可說沒有。」他稱,豬膽粉的中藥作用是消炎明目,非治糖尿病及脂肪肝,形容現在是「老藥新用」;不過,豬膽粉有大量HDCA,這成分可說是中藥的新藥。

至於是否服用豬膽粉也能有效預防脂肪肝?他指中醫或處方豬膽粉治療脂肪肝,不過HDCA是「很純」的藥物分子,類似西藥化合物,作為單一分子,其藥理機制非常清晰,容易評價;而後者則有許多其他雜質,部分或抵銷HDCA的作用。他強調,兩者差別很大。

記者 蕭博禧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