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藥房投訴個案!3大「不良」銷售手法 埋單$300變$30,000 靠1方法成功退款!?
發佈時間:10:53 2025-09-15 HKT

消委會藥房投訴|隨著香港旅遊業復甦,2025年上半年訪港旅客突破2300萬人次,藥房成為遊客購物熱點。然而,部分藥房經營亂象頻生,藥材計量誤導、疑似仿冒品及發票錯誤等問題層出不窮,損害消費者權益及香港「購物天堂」形象。消費者委員會(下稱消委會)近年接獲多宗投訴,揭示行業弊端,呼籲業者誠信經營,《星島頭條》為大家深入剖析三個投訴個案!
3大消委會藥房投訴案例 両/錢單位混淆 埋單總數$300變$30,000
消委會藥房投訴個案1:標價單位混淆 遊客不知總額即遭磨粉
一位來自新加坡的何女士與家人訪港,原本欲在A藥妝店選購潔膚用品,卻遭店員不斷推銷多種藥材,如奶薊草。何女士留意標價顯示每両$380,店員亦稱買少量即可,並推出「購80送5」優惠。當時秤盤上展示重量為0.85,銷售過程中店員亦未提單位細節。何女士誤認單位為「両」,粗估整單約$300,故點頭應允購買。豈料店員未先告知計算單位與總額的情況下,便將藥材磨成粉末,並索取$30400。
金額遠超預期令何女士當場質疑,店員方透露單位實為「錢」,每錢即$380,買80錢享送5錢優惠,即合共$30400。由於當時何女士有3名子女同行,選擇暫時忍讓付款,惟店員起初拒給收據,直至她堅持才依。收據上單位與標價牌似有出入,何女士認為手法有誤導成分,於是向香港海關投訴,並求助消委會爭取退款。
向海關投訴+消委會介入 終獲全額退款
A藥妝店回應指標價單位為「錢」,並推測何女士或不熟悉香港中式度量衡器以致產生誤解,惜雙方均無標價牌的照片作證。店方考慮到何女士不快的體驗,提議毋須退貨的情況下退回7成款項,即$21280,但何女士拒絕。經消委會再調停後,店方終允全額退款,何女士亦確認收妥,最終圓滿解決。
消委會藥房投訴個案2:包裝極似心儀名牌 內地客疑購影射商品
內地遊客葉先生遊港時計劃購買安宮牛黃丸贈長輩,於是來到B藥房選購。店員知道其需求後即取出一盒藥品,稱為「北京安宮牛黃丸」。葉先生見包裝設計與預期購買的商品相似,又聽到「北京」兩字,便以為是目心儀品牌,於是付款約$2640購買3盒這款北京安宮牛黃丸。
怎料葉先生回家再仔細觀看,發現雖包裝與外觀與高度雷同,同樣寫有「北京」及「安宮牛黃丸」字眼,但生產商名稱卻相差一字,懷疑是假冒或影射貨品。由於藥品僅購買3天,他保留收據,並向消委會求助協助調停並安排退貨退款。
協商後商家願意全額退款
B藥房沒有回應藥品是否仿影射其他品牌,惟願意全額退款。經協商後,葉先生兩週後重訪香港,並到店家辦理退貨。個案最終得以解決,事主亦來函感謝消委會。
消委會藥房投訴個案3:買6枝收12枝錢 遊客疑遭多收一倍費用
內地遊客龔女士訪港,在C藥妝店買一盒六瓶裝藿香正氣水,外加其他藥品,未留意單價,結帳共付$305元。當龔女士離港後檢視發票,見藿香正氣水列為十二瓶裝,收費$170。但當她驗貨時,卻發現僅有六瓶,質疑店方多收一倍。她多次聯絡C藥妝店,對方稱收銀記錄瓶數有誤,但價錢無錯,一盒六瓶確售$170,堅拒退款。龔女士比對他店,六瓶裝多售$40-50,認定遭誤算十二瓶價,遂求消委會介入,要求退回多收差價。
消委會介入 獲退一半款項
經消委會調停後,店方擬向龔女士送贈額外六瓶裝,惟龔女士無計劃再次到港。最終在消委會介入下,店方經電子平台退款一半金額即$85予龔女士,以解決事件。
消委會建議藥房購物4大注意貼士!
1. 即場核對收據
消費者應留意心儀品牌是否設有防偽特徵,並仔細比對商戶所提供的貨品。交易後亦應即場核對收據,確保所購貨品、數量、價錢正確。
2. 先確認計價單位及價格
消費者選購中藥時,建議向註冊中醫求診及按藥方配藥,勿信非註冊者「診斷」。如購買藥材或蔘茸海味,應先確認單位與價格,秤後確認總額,如有疑即暫停交易。釐清無誤後,才同意商戶處理貨品,如切片或磨粉。
3. 先查閱註冊中成藥註冊編號
香港註冊中成藥標籤上均附有註冊編號「HKC-XXXXX」(XXXXX為一組5位數字),購中成藥時留意包裝有否這註冊編號。消費者可參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的註冊名單並記低心儀產品註冊編號,在選購時再核對。
4. 參考商戶口碑及「正版正貨」標籤
消費者選擇商戶時可參考口碑,亦可參考商戶門外及收銀處有否「正版正貨」標籤,此標籤有效期一年。若不幸與商戶發生消費糾紛,可與消委會聯絡以嘗試調停。如懷疑商戶涉及不良營商手法,可向《商品說明條例》的執法機構香港海關查詢。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選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