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舉家來港落地生根 賣出內地大宅換港樓 親身「清拆」慳裝修費獲好評
發佈時間:06:00 2025-07-12 HKT

不少內地人為尋求更多發展機會,選擇到香港讀書或工作,近日就有一位港漂在小紅書上分享,為了讓人生重新出發,以及女兒能接受良好教育,3年前已來到香港,去年更將內地物業賣出及買入香港一間二手單位,有意長期移居香港。同時,為了節省資金,她多次去深圳看傢俬建材、DIY裝飾,甚至親自清拆舊裝修,將整體裝修費控制在37萬元,而且獲不少業主及住戶讚好。
舉家赴港尋求新機會
該位港漂以「大熊和秋香」的賬號在小紅書發文指出,3年前內地樓市持續低迷、房企「爆雷不斷」,其丈夫所屬公司亦難倖免;同時,考慮到女兒教育問題,幾經思索後,丈夫申請了香港的碩士學位,而她和女兒則以受養人身份來到香港。
賣出2000呎內地單位換港樓
在去年8月,正值香港樓市持續下行之際,她將內地實用面積近2,000呎的複式單位出售後,再買入香港一個650呎的二手低層三房單位。根據她在評論區透露,該單位為寶林叠翠軒,屬已補地價「夾屋」,但由於單位樓層與裝修都較差,放盤3個月都未能成交,因此業主願意減價20萬元,而她則以總價618萬元買入,承造7成按揭,首期約185萬元。她表示,「儘管樓層、朝向以及房子狀況都不盡如意,但勝在面積夠大,且樓下便是商場和地鐵,生活十分便利」。
殘舊單位大變身 僅花37萬
從裝修前後對比圖來看,原本殘破陰暗的單位,變為奶油風且明亮通透的風格,客廳基本格局不變,但多設置了分區。至於廁所改動最大,將原本相鄰且擁有淋浴間的兩個廁所,改為將洗手池分離到公共區域,保留兩個馬桶位置,以及一個淋浴位置,增加了洗衣乾衣機與儲物空間。她表示,「儲物櫃與洗烘櫃(洗衣乾衣機)中間寬1.3米多,洗手台公區大概有約25呎的走動空間,讓整個走廊不再又長又暗」。
因為女兒喜愛寫寫畫畫,她就在走廊設置了一面巨大白板,包含運費僅約960元,而且平時溫書能「去紙化」,十分環保。客廳還有昔日留下的窗口式冷氣機空位,她則將此封起及改造成一面溫馨的照片牆。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單位裝修僅花37萬元,她寫道,「歷經4個月,多次去深圳看傢俬建材,熬了好多次夜備戰雙十一,最終控制在37萬裝修好了單位,沒有請設計,也沒有華麗的裝飾,但卻是滿足家庭需求,舒舒服服的家。」
她分享了裝修費用清單,包括清拆、水電、油漆、鋪磚共花費15.2萬元;洗手台、馬桶、水龍頭、電開關等衛浴五金共花費2萬元;鋁窗維修及搭棚花費1萬元;全屋訂制傢俬包安裝共花費7.5萬元;梳化、床、餐桌等家具共花費3.2萬元;全屋門共花費2.2萬元;全屋窗簾共花費4,500元;家電配置共5萬元;全屋燈具共4,500萬元;跨境運輸費共3,000元。
即睇裝修前後對比圖:
專業師傅:一般費用至少50萬
記者向專業裝修師傅諮詢,其中有十幾年裝修經驗的招師傅表示,面積650呎的單位若全屋裝修,加上設計費用至少需要50萬元,「她能夠將成本控制在37萬,真的很便宜」。
整個裝修過程中,秋香一家都秉承「該省省,該花花」的理念,自己落手落腳去做。例如清拆時,她沒有聘請團隊,而是自己買了426元的錘和鏟,由她丈夫和爸爸出力全爆,「收樓後,由老爸主力、老公助攻、我主力打雜的家庭清拆隊迅速組成,轟轟烈烈開拆,拆櫃、撬地板、打磚、砸牆,兩三天進度就完成七七八八,怒省3萬多元。」
此外,她還聽聞香港換窗成本、搭棚費用高,隨便就要幾萬元,所以她認為,不是必須的話,就不考慮換窗。其後她找了專業公司驗窗,發現窗戶整體狀況尚可,只需局部維修,因此全屋十多個窗的檢驗及維修費只花7,000多元,並自己更換了硬化的窗戶膠條、打磨了窗框。
一家5口 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她坦言,昔日雖然住得寬敞,卻因丈夫長期外出工作,常顯冷清,如今香港單位雖僅600多呎,卻能容納夫婦二人、女兒及兩老共5口人,戶型規劃合理,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她還坦言,3年前決定舉家移居香港實屬不易,中年再赴陌生地方重新開始需極大勇氣,但現在很慶幸當初夠果斷,才能享受現時朝九晚六、周末雙休的生活,亦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旅遊及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