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美最高法院審理合法性 保守派、自由派大法官齊質疑

更新時間:15:10 2025-11-06 HKT
發佈時間:15:10 2025-11-06 HKT

美國最高法院5日召開聽證會,就總統特朗普能否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課徵對等關稅,讓原告與被告美國政府進行辯論,此案牽動特朗普對各國關稅措施的存續。

聯邦檢察總長受尖銳質詢

聽證會持續將近3小時,令人矚目的是,保守派、自由派大法官都對特朗普關稅的合法性提出質疑,部分保守派法官還提出相當尖銳的提問。9位大法官將閉門起草判決意見,預料數周至數月內宣判結果。

聽證會期間,聯邦檢察總長索爾(John Sauer)代表特朗普政府辯護,反覆遭大法官尖銳提問。其中,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認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有權「監管進口」,質疑過去是否有前例,讓總統以「監管進口」之名課徵關稅?

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G. Roberts Jr)也指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過去從未被用來徵收關稅,他進一步質疑總統是否有權限實施關稅,認為課稅通常屬於國會的權力。

同樣由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詢問,是否有任何護欄措施,能避免國會將所有監管對外貿易、甚至宣戰的責任讓給總統。

巴雷特也對對等關稅的範圍有疑慮:「這些關稅幾乎是全面的,你的意思是,因為國防和工業基礎受到威脅,所以每個國家都需要被課關稅?包括西班牙?法國?」

關稅是不是「稅」?

聽證會期間,大法官反覆回到核心問題:關稅(tariffs)是一種稅負(taxes,政府向人民徵收)嗎?原告主張特朗普實施的關稅是稅負,因為關稅措施「讓美國人從口袋裡掏錢出來」,而向百姓課稅是國會的權力,國會只是「明確且有限地」將關稅權力委託給行政部門。

索爾強調關稅並非稅負,是對總統有廣泛權限的外國事務的「監管工具」,目標並非增加國家收入,收入只是伴隨的結果。但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尖銳地指出,無論總統徵收關稅目的為何,「這個做法就是在對美國民眾課稅,課稅一直都是國會的核心權力」。戈薩奇也指出:「從美國人口袋裡掏錢的權力是不一樣的」。

重大問題原則是否適用?

根據「重大問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當國會態度不明確時,總統不得頒布對經濟、政治造成廣泛影響的決策。這項法理學說多次在聽證會上被大法官提及,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指出,特朗普運用緊急權力合理化「對任何國家、任何數量、任何期限長度的任何商品課徵關稅」,但卻未交代「重大問題原則」的適用性問題,要求索爾對此解釋,羅伯茲認為關稅措施「似乎能直接適用」該原則。

在回應大法官們有關「重大問題原則」的適用性問題時,索爾主張該原則不適用外交政策及國安議題,因為這2項屬於總統的專屬職權。

更多「緊急狀態」陸續有來?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僅賦予總統在國家面臨境外「不尋常且特殊威脅」時實施緊急權力,特朗普以芬太尼危機及貿易逆差為由宣布緊急狀態,大法官們不禁假設,若接受特朗普政府的主張,未來會不會出現更多緊急狀態?

自由派大法官卡根(Elena Kagan)笑稱:「我們最近有一些案子都和總統的緊急權力有關,結果顯示幾乎半個世界無時無刻都在應付各種緊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