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蚊天堂」失守 冰島首現蚊蹤 疑兩大因素所致

更新時間:09:20 2025-10-23 HKT
發佈時間:09:20 2025-10-23 HKT

長年嚴寒、被譽為全球僅存「無蚊國」之一的北歐島國冰島,近日首度發現蚊蹤,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無蚊紀錄」。專家指,氣候變遷導致氣溫升高與夏季延長,或為蚊蟲在高緯度地區生存提供契機。

據外媒報道,一名昆蟲愛好者比約恩‧海亞塔森(Björn Hjaltason)於本月中,在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北約30公里的冰河谷捕捉到3隻疑似蚊子的昆蟲。冰島自然科學研究所(Natural Science Institute of Iceland)其後鑑定,確認為兩隻雌蚊及一隻雄蚊,品種為環帶絨蚊(Culiseta annulata),這是首次在冰島自然環境中正式發現蚊類。

研究人員指出,環帶絨蚊為少數能抵禦嚴寒的品種,常見於歐洲及北非地區,可在地下室或糧倉中度過冬季。昆蟲學家艾爾弗雷德森(Matthias Alfredsson)表示,這些蚊子「可能是近期經船舶或貨櫃被帶入冰島」,需待明年春天再行監測,判斷是否已在當地繁殖或擴散。

雖然艾爾弗雷德森強調蚊蹤未必與氣候暖化直接相關,但科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暖化加速使冰島氣溫近年持續上升。根據冰島氣象局資料,今年5月當地錄得破紀錄高溫,多個地區氣溫連續10日超過攝氏20度,而以往這種高溫情況頂多維持兩三天。冰島的升溫速度更被指為北半球平均的四倍,冰川融化加劇,南方魚類如鯖魚亦已在當地水域出現。

專家指出,冰島夏季變長、冬季變暖,成為蚊子可在冰島生存的成因,若氣候趨勢持續,蚊蟲更有機會在該國定居。

全球氣候變遷下,蚊類分布正急速北移。英國今年亦首度發現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及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卵,兩者均為入侵物種,可傳播登革熱、寨卡及基孔肯雅熱等熱帶疾病。

有分析認為,冰島首現蚊蹤象徵全球生態系統正在悄然改寫,「零蚊國」的終結,或許是氣候暖化最鮮明的警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