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泰國達成停火共識 簽署不增兵等9大協議文件
發佈時間:18:01 2025-08-07 HKT
央視新聞,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柬埔寨—泰國邊界總委員會特別會議就兩國停火協議達成共識,雙方簽署相關文件。
相關新聞:泰柬戰爭|一文看清開火原因 柏威夏寺百年爭議+泰國近期政治危機
央視、《柬中時報》報道,這場特別會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自8月4日持續至今日,此前舉辦過秘書處級會議,今日則是進行防長級會議,柬埔寨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狄西哈(Tea Seiha)、泰國代理國防部長納塔蓬(Natthaphon Narkphanit)出席,馬來西亞、美國、中國則以觀察員身份與會。
柬埔寨國防部表示,柬泰針對落實停火協議的具體條件以及監督執行機制交換意見,雙方達成共識,通過《柬泰邊境事務聯合委員會特別會議紀錄》,並發表聯合聲明。依據柬泰國防部長簽署的會議紀要,雙方承諾遵守2025年7月28日達成的停火協議,並以此為基礎,針對以下9項主要停火安排達成共識:
第一, 雙方同意實施全面停火,涵蓋所有類型的武器,不得攻擊對方平民與軍事目標。在任何情況下,雙方均須避免無端向對方陣地或部隊開火,且不得以任何理由違反協議。
第二, 雙方同意維持目前的兵力部署不變,以2025年7月28日晚上24:00(當地時間)達成的停火時間為準,不得再有任何部隊調動,包括向對方陣地的巡邏活動。
第三, 雙方同意不得在整個柬泰邊界增派兵力,任何形式的增援行動都將加劇緊張局勢,損害和平解決的長期努力。
不得有任何部隊調動
第四, 雙方同意避免一切可能激化局勢的挑釁行為,包括任何進入對方空域或領土的軍事活動。自2025年7月28日24:00(當地時間)起,不得有此類行動。同時,雙方不得建設或加強超越自身陣地的軍事設施或工事。
第五, 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對平民和平民設施使用武力,此類行為不僅危及邊境社區的安全,也違反國際法,損害行為方的國際形像。
第六, 雙方承諾遵守國際人道法,妥善對待被俘虜士兵,包括其生活條件、住所、食物以及傷病治療。若一方希望將其傷者或平民送往對方接受治療,對方可依醫療資源和倫理規定決定是否接收。被俘士兵應在敵對行動結束後立即遣返。雙方將交換訊息,在尊重人道原則的基礎上,有尊嚴、及時地歸還罹難者遺體,且不得越境進行相關行動。
第七, 若發生有意或無意的武裝衝突,雙方必須在地方層級透過既有機制及時溝通,防止衝突升級,確保邊境和平,保障平民與士兵安全,避免局勢複雜化。
第八, 雙方特別約定,邊境部隊應保持定期溝通,共同解決邊界問題,防止衝突發生;區域邊界委員會(RBC)會議應在本次GBC特別會議召開後兩週內舉行,主辦單位根據輪值機制確定;兩國國防部長及參謀長之間應建立定期、直接的溝通管道。
第九, 雙方同意杜絕散播虛假或不實訊息,以緩解緊張情緒、降低公眾恐慌,營造和平對話的良好氛圍。
兩國逾百年邊疆爭端
自7月24日以來,泰柬在邊境爆發衝突,至今造成多人死亡。自從殖民強權法國於100多年前劃定邊界以來,曼谷和金邊當局就因領土爭端,時而陷入戰鬥迄今。泰國跟美國擁有長期盟邦關係且軍力較強,柬埔寨雖然軍力較弱,但與中國關係緊密。
泰國與柬埔寨共享長達817公里的陸地邊界,目前兩國陸地邊界多是法國於1863年至1953年殖民柬埔寨期間所劃定,多處存有主權爭議,雙方爭執已逾百年,期間零星衝突不斷,包括2011年持續1周的相互炮擊。今年5月28日,雙方再度短暫交火,1名柬國士兵陣亡,致使緊張局勢升高。兩國最具爭議、最激烈的衝突圍繞於有千年歷史的神廟柏威夏寺。國際法院1962年裁決柏威夏寺區域主權屬於柬埔寨,成為雙方關係的一大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