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教宗秘密會議︱白煙升起前吃甚麼? 750年飲食諜戰解密
發佈時間:13:06 2025-05-07 HKT

今日(5月7日),來自全球70國的133名樞機將齊聚梵蒂岡,展開新教宗選舉的「秘密會議」(conclave)。這場與世隔絕的儀式不僅是宗教盛事,更隱藏著延續750年的獨特傳統——從飲食到日常起居,皆被嚴密規範以確保選舉的絕對保密。
隔離與飲食的千年規範
秘密會議的嚴格制度可追溯至13世紀。1274年,教宗額我略十世(Pope Gregory X)因當選前親歷長達3年(1268-1271年)的宗座空窗期,遂在任內制定選舉規則。當時樞機們若無法在3日內達成共識,飲食將遭削減至每日一餐;若拖延超過8日,更僅能靠麵包與水維生。此舉旨在迫使樞機們盡速完成使命,避免外界施壓干擾。
相關新聞:梵蒂岡今起舉行秘密會議 來自70國133樞機選新教宗

文藝復興時期,教宗克萊孟六世(Pope Clemens VI)放寬限制,允許包括湯品和以魚、肉或蛋為主食的菜餚三道菜色,並搭配甜點,基本框架仍延續至今。
餐盤中的防諜機制
文藝復興名廚斯卡皮(Bartolomeo Scappi)曾記錄教宗選舉期間的菜單,有沙拉、水果、熟食、葡萄酒和飲用水。樞機們的每道餐點皆須通過「反情報檢查」。凡可能暗藏訊息的食物如餡餅、全雞、義式餃等皆被禁止,酒水必須盛裝於透明容器,餐巾亦須徹底攤開查驗。

這套機制源於教廷兼具宗教與政治權力的時代,既防範外部訊息滲透,也避免樞機遭人下毒。14世紀的廚房甚至派駐武裝警衛,餐點配送順序經每日2次抽籤決定,確保無人能預測送餐路徑。在食物送到樞機們手上之前,還會再被衛兵檢查一次,確保當中沒有偷藏訊息。

時至今日,樞機們住在現代化的聖瑪爾大之家(Domus Sanctae Marthae),餐飲轉由修女烹調當地家常菜,如蔬菜湯、義大利麵與烤羊肉。如今,人們認為更大的風險來自於秘密電子設備,當前梵蒂岡也在對此進行全面搜查。
相關新聞:新教宗熱門人選 | 華人血統菲籍樞機塔格萊 教廷國務卿帕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