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通」及擴大百元印花稅範圍各有難度 鄒廣榮指實施機會微

更新時間:14:35 2025-09-10 HKT
發佈時間:14:35 2025-09-10 HKT

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正式出爐,地產業界憧憬報告中會推出提振樓市措施,包括成立「購房通」及擴展100元印花稅範圍至樓價600萬以下物業,在昨日的專題討論上,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卻「潑冷水」,指兩項建議在推行上各有難度,因「購房通」難以做到完善閉環管理,有機會造就走資缺口,而再減免印花稅會進一步加重財政壓力,故認為實施機會很細。

相關文章:施政報告2025|民建聯倡設「購房資金通」 放寬新投資移民可購3000萬或以上住宅物業

「購房通」有機會形成走資缺口

地產業界建議之一的「購房通」,即參考「滬深港通」等措施,放寬內地來港人才資金調配限制,以方便內地客在港置業。鄒廣榮坦言,「購房通」實施的機會差不多為零,因為想要建立「購房通」,重點是要做到資金閉環,但在樓市實行的難度比在股市實行要高很多。

鄒廣榮解釋,買家在置業後可以將物業出租,而租金收入暫未見有完善規管,有機會形成一個讓人走資的缺口。他相信,內地政府對此十分重視,不會希望出現走資的可能,導致「購房通」實施機率難以推行。

擴大百元印花稅對政府財政壓力大

至於市場建議百元印花稅由現時樓價400萬以下擴至600萬以下物業,在吸引上車客入市外的同時,可帶動換樓鏈。鄒廣榮認為,現時香港政府「咁窮」,相信在財政壓力相對大的情況下難以推行。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對此亦表贊同,指樓價400萬至600萬之間的住宅物業可視為本港樓市交投最核心的部分,若100元印花稅範圍擴展至600萬以下物業後,可當作大部分住宅成交都幾乎沒有稅收,對政府財政帶來更大壓力。

瑞銀投資銀行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林鎮鴻同樣認為,地產業界所建議的兩項建議難以推行,並對能否有效推動樓市發展有所疑慮。他指出,若現時成立「購房通」,租金收入未見得像公司派發股息一樣受到管制,而要對一名租客實施規管的難度高於一間公司,故認為暫時難以確保做到真正閉環管理。

另外,他提到政府於今年2月將100元印花稅上限由300萬放寬到400萬後,交投量有約40%的升幅。

相關文章:

內地人買港樓「轉錢難」 大額過數被鎖卡 經中介需付手續費 盼盡快落實「購房通」

「購房通」落實助減灰色交易 學者倡自住優先 設轉售限制或徵稅